河懷古
(一)
唐·皮日休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無山。
(二)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詩中的描寫是寫當年的浩然盛大的場面如今已經不復存在,實質是暗示當時的唐帝國早已衰落。這是對當政者的警告,意味深長。
B. 很多研究隋朝滅亡原因的人都把隋朝速亡的原因歸咎于大運河的開通,視大運河為禍根,認為大運河一無是處。作者皮日休贊同這種說法。
C. 詩人一句“共禹論功不較多”是以“若無水殿龍舟事”為前提的,這就大大增加了對隋煬帝的諷刺和批判。
D. 全詩從隋朝大運河展開描寫和議論,立意新奇,議論精辟,不失為唐代懷古詩中的佳品。
16. 兩首詩盡管都命名為“汴河懷古”,但兩者側重點各有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兩首詩的異同。
【答案】
15. B
16. 相同點:都是以隋朝大運河為描寫議論抒情的載體;都屬于現實主義的懷古詩;
不同點:①第一首詩描述了隋煬帝游覽揚州的豪華船隊以及大運河的地理環境,隱含了隋煬帝被部將所殺的歷史事實(載到揚州盡不還)以及對唐王朝的警示;第二首詩從隋亡于大運河說起,接著從反面論述,批駁了修大運河是亡國之舉的傳統觀點,從歷史的角度對隋煬帝的是非功過進行了評價。肯定了大運河的積極作用,暗含了對隋煬帝的批判與諷刺。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B.“作者皮日休贊同這種說法”錯,第二首詩從隋亡于大運河這種論調說起,批駁了修大運河是亡國之舉的傳統觀點,肯定了大運河的積極作用。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不同點:
第一首詩“萬艘龍舸”代指隋煬帝的船隊。全詩描述了隋煬帝游覽揚州的豪華船隊以及大運河的地理環境,詩中“載到揚州盡不還”意思是,這支船隊載到揚州后再也沒有回還,隱含了隋煬帝被部將宇文化及殺死的歷史事實。詩說當年的浩然盛大的場面如今已經不復存在,實質是說當時的唐帝國早已是連隋煬帝時也比不得了。這是對當政者的警訓,意味深長。
第二首詩第一句“盡道隋亡為此河”從隋亡于大運河這種論調說起,第二句“至今千里賴通波”肯定了大運河的積極作用,第三句“若無水殿龍舟事”批判隋煬帝奢侈糜費,第四句“共禹論功不較多”以“若無水殿龍舟事”為前提,大大增加了對隋煬帝的諷刺和批判。從歷史的角度對隋煬帝的是非功過進行了評價。
相同點:
兩首詩命名為“汴河懷古”,均為借古抒懷,從隋朝大運河展開描寫和議論,有警示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