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棁字子文,博陵安平人。棁少好學,梁貞明三年,舉進士甲科,為開封尹王瓚從事。棁性至孝,父涿有疾,謂親友曰:“死生有命,無醫(yī)為也。”棁侍之衣不解帶,有賓至,必拜泣告于門外,請方便勸其進藥,涿終莫之從。及丁憂,哀毀過制。明宗朝,授監(jiān)察御史,不應命,逾年詔再下,乃就列焉。累遷都官郎中、翰林學士。
天福初,以戶部侍郎為學士承旨。嘗草制,為宰相桑維翰所改,棁以唐故事,學士草制有所改者,當罷職,乃引經(jīng)據(jù)爭,維翰不能詰,命權(quán)知二年貢舉。時有進士孔英者,素有丑行,為當時所惡,棁受命往見維翰,維翰語素簡,謂棁曰:“孔英來矣。”棁不諭其意,以謂維翰以孔英為言,乃考英及第,物議大以為非,遂罷學士,拜尚書左丞,遷太常卿。后以風痹改太子賓客,分司西京。卒年六十八。
棁平生所著文章、碑誄、制詔甚多,人有借本傳寫者,則曰:“有前賢,有來者,奚用此為!”凡受托而作者,必親札致之,即焚其稿,懼泄人之假手也。棁笑不至矧①,怒不至詈,接新進后生,未嘗無誨焉。群居公會端坐寡言,嘗云非止致人愛憎,且或干人祖禰之諱。指命仆役,亦用禮節(jié),盛暑祁寒,不使冒犯。嘗自話于知友云:“某少時,夢二人前引行路,一人計地里,曰:‘一舍矣,可以止。’一人曰:‘此君當更進三十有八里。’復行如所言,二人皆止之,俄而驚覺。”棁常識是夢,以為定命之限,故六十七請退,明年果終焉。
——(節(jié)選自《舊五代史》,有刪改)
注:①崔棁(zhuō)②矧,(shěn)露齒。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命權(quán)知二年貢舉 知:掌管
B.凡受托而作者,必親札致之 致:招致
C.且或干人祖禰之諱 干:冒犯
D.復行如所言 如:按照
9.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逾年詔再下,乃就列焉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B.棁以唐故事,學士草制有所改者,當罷職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C.有前賢,有來者,奚用此為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D.嘗自話于知友云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崔棁生性至孝,當他父親病重之時,他衣不解帶地侍奉之他,父親去世守喪,他悲傷的程度也遠遠超過常人。
B.崔棁草擬文書,被宰相桑維翰改動,他引用唐時舊例辯駁,致使宰相桑維翰被貶官。
C.崔棁常為人寫作碑誄、制詔等,事后都會焚毀原稿,是害怕給別人留下抄襲假借的空子。
D.崔棁認為一個人言語太多可能會引起別人的愛憎等不良反映,所以在公眾場合時常保持緘默。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必拜泣告于門外,請方便勸其進藥,涿終莫之從。(5分)
(2)棁不諭其意,以謂維翰以孔英為言,乃考英及第。(5分)
參考答案
8.B(致:給、送達)
9.B(按照、依據(jù)\因為,A語氣助詞,C句末語助詞,D介詞,對)
10.B(原文說的是崔棁主動請求貶官。)
11.(1)(他)必定到門外哭泣著跪拜訴說,請求友人找機會奉勸父親吃藥,崔涿始終不聽。(必、告、莫之從)
(2)崔棁不明白他的含意,以為維翰是在替孔英說話,就將孔英錄取了。(諭、以謂、考)
關鍵詞:“崔棁字子文,博陵安平人”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