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昌言為北使引
8.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始數歲,未學也
B.又以親戚故,甚狎
C.察其意甚恨
D.說大人,則藐之
9.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昌言關心后進和蘇洵折節向學的一組是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篇贈序,有臨別贈言的性質。作者在文中表現出了對石昌言官場有為及出使虜庭的贊嘆。
B.作者在文中描寫了石昌言出使虜庭時出京的盛況,“從騎數百,送車千乘“,流露出對這種富貴排場的反感。
C.文章前半部分著重敘述了石昌言與作者家的淵源,及幾十年來他對作者學業上的關心、勉勵和影響,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文章后半部分屬勸慰之辭,借彭任隨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論,提醒石昌言千萬不要被虜庭的氣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共9分)
(3) 凡虜所以夸耀中國者多此類,中國之人不測也。(3分)
參考答案
8.【答案】A(始:才)
9.【答案】C(A中昌言表現是說二人的親近;B中一說昌言舉進士后的名氣影響,一說蘇洵進京游學與昌言相見后的情景;D中“雖日為文……”言蘇洵很晚才求學,雖每天寫文,但心中自慚)
10.【答案】B(沒有反感之意,作者認為石昌言的富貴是情理之中的事)
11.①到京城游學,在長安見到石昌言,互相慰問如同平常一樣高興。(游、相與、勞問各1分)②大丈夫活著不做將軍,能夠做使者,憑口舌在外交上取勝,也足夠了!(生、使各1分,大意1分)③大凡敵人用來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這樣,中原人不能看透這一點。(所以、中國各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
昌言應進士科科考試時,我才幾歲,還沒有上學。回憶當時同一群小孩在這父親身邊嬉戲,昌言從旁邊拿棗子和板粟給我吃,我們兩相距很近,又因為是親戚的緣故,我同他很親近。昌言應進士科考試后,一天天地有名氣。我后來漸漸長大了,也稍微懂得讀書,學習斷句,對對子及聲音格律,沒有學成功就荒廢了。昌言聽說我荒廢了學業,口里雖然不說,但看他的意思很遺憾。此后十多年,昌言中了第四名進士,在四方做官,彼此就不通音訊了。我一天天地長大,就有所感而悔悟,改變過去的舊習重新學習。又過了幾年,我到京城游學,在長安見到昌言,互相慰問如平常一樣高興,我拿出十多篇文章,昌言見了很高興,稱贊寫得好。我很晚求學又沒有老師,雖然每天寫文章,但自己心里很慚愧,等聽到昌言的稱贊,才稍微有點自喜。現在過了十多年,我又來京城,可是昌言已在翰林和中書兩部門做官了,竟替天子出使到萬里之外強悍不屈的虜庭,(出發前),樹起了大旗,有幾百名隨從,前來送行的車子有上千輛,送出都門外,昌言意氣是何等的慷慨激昂了!我自思孩提時,在父親身旁見到昌言,哪里料想到他今天有這樣顯赫呢?
富貴沒有什么稀奇,我對昌言獨自有此感慨。大丈夫活著不做將軍,能夠做使者,憑口舌在外交上取勝也足夠了!往年,彭任隨富弼出使契丹回來,給我講,出邊境以后,住在驛亭里,聽到幾萬匹披甲的戰馬奔馳而過,劍矛彼此撞擊,整夜聽到響聲,跟隨的人害怕得變了臉色,等到早晨起來,看到路上戰馬跑過的痕跡,還膽顫心驚,情不自禁。大凡敵人用來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這樣,中原人不能看透這一點,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懼而失言,被夷狄笑話。唉!他們多么不會思考問題啊!從前奉春群出使匈奴,匈奴把壯士健馬藏匿起來,不讓它們顯露,因此才有平域之戰。現在的匈奴,我知道他們沒有多大能耐了。孟子說:“游說大人物時,要藐視他們。”何況對于夷狄呢?請讓我將這名話作為贈言。
關鍵詞:送石昌言為北使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