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諱劾里缽。景祖卒,世祖繼之。世祖,遼重熙八年己卯歲生。遼咸雍十年,襲節度使。景祖異母弟跋黑有異志,世祖慮其為變,加意事之,不使將兵,但為部長。跋黑遂誘桓赧、散達、烏春、窩謀罕為亂,及間諸部使貳于世祖。部中有流言曰:“欲生則附于跋黑,欲死則附于劾里缽、頗剌淑。”世祖聞之,疑焉。無以察之,乃佯為具裝,欲有所往者,陰遣人揚言曰:“寇至!”部眾聞者莫知虛實,有保于跋黑之室者,有保于世祖之室者,世祖乃盡得兄弟部屬向背彼此之情矣。
間數年,烏春來攻,世祖拒之。時十月已半,大雨累晝夜,冰澌覆地,烏春不能進。既而悔曰:“此天也!”乃引兵去。烏春舍于阿里矮村滓不乃家,而以兵圍其弟勝昆于胡不村。兵退,勝昆執其兄滓不乃,而請蒞殺于世祖,且請免其孥戮。從之。桓赧、散達亦舉兵,遣肅宗拒之。當是時,烏春兵在北,桓赧兵在南,其勢甚盛。戒之曰:“可和則與之和,否則決戰!”肅宗兵敗。會烏春以久雨解去,世祖乃以偏師涉舍很水,經貼割水,覆桓赧、散達之家。遣人議和,桓赧、散達曰:“以爾盈歌之大赤馬、辭不失之紫騮馬與我,我則和。”二馬皆女直名馬,不許。
桓赧、散達大會諸部來攻,時桓赧、散達盛強,世祖軍吏未戰而懼,皆植立無人色。世祖陽陽如平常,亦無責讓之言,但令士卒解甲少憩,以水沃面,調麥水飲之。有頃,訓勵之,軍勢復振。乃避眾獨引穆宗,執其手密與之言曰:“今日之事若勝則已萬一有不勝吾必無生汝今介馬遙觀勿預戰事若我死汝勿收吾骨,勿顧戀親戚,亟馳馬奔告汝兄頗剌淑,于遼系籍受印,乞師以報此仇!”語畢,袒袖,不被甲,身為軍鋒,突入敵陣,眾從之。辭不失從后奮擊,大敗之。桓赧、散達自此不能復聚,未幾,各以其屬來降,遼大安七年也。
寢疾,遂篤。遼大安八年五月十五日卒。襲位十九年,年五十四。
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B. 今日之事/若勝則已/萬一有不勝/吾必無生/汝今介馬/遙觀勿預/戰事若我死/汝勿收吾骨
C. 今日之事若勝/則已/萬一有不勝/吾必無生/汝今介馬/遙觀勿預/戰事若我死/汝勿收吾骨
D. 今日之事/若勝則已/萬一有不勝/吾必無生/汝今介馬遙觀/勿預戰事/若我死/汝勿收吾骨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諱”,指對君主、尊長的名字避開不直稱。在名字前稱諱,以表示尊敬。
B.“襲”,繼承,特指繼承爵位等。封建時代襲位指子孫承襲先代的尊位,不含皇帝將九五之尊傳給兒子,那叫禪讓。
C.古代中國有許多部落,其各部有首領,如文中的“桓赧、散達、烏春、窩謀罕”。
D.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孥”除了指子女外,也可指妻子和兒女。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金世祖劾里缽有智慧。他繼承節度使一職,巧妙地進行考察,解決了景祖異母的弟弟跋黑引誘桓赧、散達、烏春等作亂,并離間諸部落讓他們對他有二心之事。
B.金世祖親自作戰,并能獲取和議。烏春、桓赧、散達聯合進攻,因天下大雨,烏春認為這是天意就撤軍,世祖帶軍隊搗毀了桓赧、散達的家,迫使他們和議。
C.金世祖在軍中從容自如,善于鼓舞士氣。在軍吏還沒有作戰就恐懼時不僅沒有責備,還不失時機地訓話激勵,以此來振作軍隊的士氣。
D.金世祖打仗勇敢,親自沖鋒陷陣,多次打敗敵人,眾人都跟從他。后來世祖臥病不起,且越來越嚴重,死之時繼承尊位共有十九年。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2)
參考答案
10.D
11.B 解析] “不含皇帝將九五之尊傳給兒子”錯誤,皇帝將九五之尊傳給自己的兒子,也可稱為“襲位”,或者叫“世襲”。世襲就是指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按照血統關系世代傳承,這種傳承主要有“家長”的傳承,諸侯國的傳承。“禪讓”指統治者把首領之位讓給別人。
12.B 解析] B項,“迫使他們和議”分析和概括錯誤,原文為:“桓赧、散達曰:‘以爾盈歌之大赤馬、辭不失之紫騮馬與我,我則和。’二馬皆女直名馬,不許。”說明最終和議未成功。
13.(1)有去保護世祖家的人,世祖于是全部了解了兄弟部屬人心向背各自不同的情況了。(5分)
(2)也沒有責備的話,只命令士兵解下鎧甲稍微休息,用水洗臉,調配麥食、水來喝。(5分)
解析] 本題考查翻譯并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關鍵詞句:(1)句詞語有“保”“向背”“彼此”,句式有“有……者”等;(2)句詞語有“責讓”“但”“少”“沃”“調”等。
【參考譯文】
關鍵詞:“金世祖,諱劾里缽”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