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字待用,莆田人。成化十四年進士,除刑部主事,進員外郎。性侃直,上疏請斬妖僧繼曉并罪中貴梁芳,帝大怒,下詔獄考訊。太監懷恩力救,俊得謫姚州判官。尋以正月朔星變,帝感悟,復俊官。調湖廣,以雨雪災異上疏言時政得失,又言德安、安陸建王府,工役浩繁,財費巨萬,民不堪命,乞循寧、襄故事,一切省儉,勿用琉璃及白石雕欄,請著為例,不從。新昌民王武為盜,巡撫韓邦問不能靖,俊身入武巢,武請自效,悉擒賊黨。王府征歲祿,率倍取于民,以俊言大減省。寧王宸濠貪暴,俊屢裁抑之,王請易琉璃瓦,俊言宜如舊。王怒,伺其過,無所得。會俊以圣節按部,遂劾奏之,停俸三月。尋以母憂歸。正德四年起撫四川,眉州人劉烈倡亂,敗而逃,俊繪形捕,莫能得。會保寧賊藍廷瑞、鄢本恕、廖惠等繼起,勢益張,轉寇巴州。猝遇之華壟,單輿抵其營,譬曉利害,賊羅拜約降。淫雨失期,復叛去,攻陷通江。俊擊敗之龍灘河,遣知府張敏等追敗之門鎮子,遂擒廖惠,本恕、廷瑞為永順土舍彭世麟所擒。捷聞,璽書獎勵。御史俞緇走避賊而僉事吳景戰歿緇慚欲委罪俊遂劾俊累報首功賊終不滅加鑿井毀寺逐僧徒迫為賊于是俊前后被切責世宗即位,起刑部尚書。會暑月經筵輟講,舉祖宗勤學故事以諫。數為帝言親大臣,勤圣學,辨異端,節財用。朝有大政,必侃侃陳論,中外想望其風采。中官崔文家人李陽鳳索匠師宋鈺賄不獲,嗾文杖之幾死,下刑部治未決,而中旨移鎮撫司,俊留不遣,力爭不納。俊以耆德起田間,持正不避嫌,既屢見格,遂乞致仕。又明年,疾卒,年七十六。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御史俞緇走/避賊而僉事吳景戰/歿緇/慚欲委罪/俊遂劾/俊累報首功/賊終不滅/加鑿井毀寺逐/僧徒迫為賊/于是俊前后被切責/
B.御史俞緇走/避賊而僉事吳景戰歿/緇慚/欲委罪俊/遂劾/俊累報首功/賊終不滅/加鑿井毀寺/逐僧徒/迫為賊/于是俊前后被切責/
C.御史俞緇走避賊/而僉事吳景戰/歿緇/慚欲委罪俊/遂劾俊累報首功/賊終不滅/加鑿井/毀寺逐/僧徒迫為賊/于是俊前后被切責/
D.御史俞緇走避賊/而僉事吳景戰歿/緇慚/欲委罪俊/遂劾俊累報首功/賊終不滅/加鑿井毀寺/逐僧徒/迫為賊/于是俊前后被切責/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主事,官名,我國古代封建品級制度中的底層辦事官吏。
B.圣節最早起源于唐朝,后來歷代皇帝及太后生日皆稱為圣節。
C. 母憂,母親去世。古代官員任職期間,父母去世,必須辭官回鄉,為父母守制。
D.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林俊不懼權貴,嫉惡如仇。他上書請求斬殺妖僧繼曉,并治罪太監梁芳,惹怒了皇上;多次抑制寧王朱宸濠,遭到寧王彈劾,被停俸三個月。
B.
C. 林俊膽識過人,剿賊有方。在華壟突然遇上賊人,林俊到賊營勸降了他們,因為大雨誤了日期,賊人又叛亂,最后在林俊指揮下,賊寇被消滅。
D.林俊為官持正,直言敢諫。他多次勸諫皇上親近大臣,勤于圣學,明辨異端;不按圣旨,堅持留下崔文不肯移交鎮撫司,并極力向皇上諫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2)
參考答案
10.(3分)D
11.(3分)B
12.(3分)B(“林俊上書力爭,都得到了解決”分析有誤)
13.(10分)(1) 新昌百姓王武做了賊盜,巡撫韓邦問不能平定,林俊親自走入王武的巢穴,王武請求為他效力,林俊擒拿了所有盜賊。(5分,大意2分,“靖”“身”“效”各1分)
(2)林俊因為年長而有德行,被皇上從鄉下起用上來,他堅持正道,不避嫌疑,屢次受到阻撓后,就上書請求退休。(5分,大意2分,“耆德”“格”“致仕”各1分)
參考譯文:
關鍵詞:“林俊,字待用,莆田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