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約608~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陜州陜縣(今河南三門峽陜縣)人,生于江都。貞觀初,擢進士第,召授弘文館直學士,遷秘書郎。唐高宗時供職門下省,頗受唐高宗和武則天的賞識。龍朔二年(662年),成為宰相。后來高宗不滿武后跋扈,上官儀向高宗建議廢后,高宗亦以為然,由上官儀草詔。武后涕泣陳請,事遂中綴,自此武后深惡上官儀。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被誅,家產和人口被抄沒,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時被誅殺。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兒為昭容,對上官儀父子有所追贈,繡像凌煙閣,追封為楚國公。
早年經歷
上官儀自幼隨父親上官弘遷居江都(今江蘇揚州)。大業十四年(618年),上官弘在江都之變中遇害。上官儀因藏匿得以幸免,為求避禍,自行披剃為僧。他研習佛典,精通《三論》,而且涉獵經史,善做文章。
累職拜相
貞觀年間,上官儀得到揚州都督楊仁恭的器重,并入京參加科舉考試,考中進士,被授為弘文館直學士,累遷至秘書郎。當時,唐太宗常命上官儀起草詔諭,還讓他參與宮中宴集,侍宴賦詩。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宰相房玄齡、褚遂良等人修成《晉書》。上官儀因曾參與《晉書》修撰工作,被改授為起居郎。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繼位,上官儀又升任秘書少監。
顯慶元年(656年),唐高宗立五子李弘為皇太子,后任命上官儀為太子中舍人。
龍朔二年(662年),上官儀升任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成為宰相,又加銀青光祿大夫,仍兼弘文館學士。
含冤遇害
麟德元年(664年),皇后武則天引道士入宮,行厭勝之術,被宦官王伏勝告發。當時,唐高宗常被武則天壓制,對她已有不滿,意欲將她廢為庶人,便密召上官儀商議。上官儀道:“皇后專橫,海內失望,應廢黜以順人心。”高宗便命他起草廢后詔書。武則天得到消息,向高宗申訴辯解。高宗又不忍廢后,因怕武后怨怒,便道:“這都是上官儀教我的。”
同年十二月(665年1月),武則天指使親信許敬宗,誣陷上官儀、王伏勝勾結廢太子李忠,圖謀叛逆。上官儀曾在李忠的陳王府擔任諮議參軍,與王伏勝一同事奉過李忠,因此遭到誣陷。不久,上官儀下獄,與兒子上官庭芝、王伏勝一同被處死,家產抄沒。李忠也被賜死于貶所。從此,唐高宗大權旁落,朝政完全由武則天掌控。
上官儀遇害時,孫女上官婉兒尚在襁褓,與母親鄭氏一同被沒入掖庭,充為官婢。她生性聰穎,逐漸得到武則天的重用,被引為親信女官,掌管宮中制誥。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繼位,上官婉兒被冊為昭容。上官儀得以平反,追贈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并被以禮改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