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清江南泰興人,字詵兮,號滄葦。季開生弟。順治四年進士,授浙江蘭溪知縣。歷任刑部主事、戶部員外郎、郎中、浙江道御史。家豪富,族人三百余家,皆有復道可通。藏書富甲海內。輯唐代一千八百九十五家詩為《唐詩》,為后時編輯《全唐詩》底本之一。有《季滄葦書目》、《靜思堂詩集》。
季振宜少負異才,聰穎過人,過目成誦,詩風文采及治學之勤,尤為人稱道。
清順治三年,振宜考中舉人,時年17歲,第二年成進士,如此年少而又“聯捷”登第,為全縣絕無僅有。季振宜初任浙江蘭溪縣令,有政績,升為刑部主事,歷任戶部員外郎、郎中、廣西道御史,后考選浙江道御史。他為官恪盡職守,風節凜然,彈章數十上,屢劾權要;言事、獻策、選賢多所建白。大學士劉正宗、吏部尚書黃廷機、侍郎岳思泰就因為獨攬權要、結黨營私、收受賄賂而被季振宜上本參倒。
康熙九年,季振宜為河工科派事,經廉訪得知,總河臣在正常治河夫役外,借協濟之名向各州、縣加派錢糧,州、縣只得向百姓攤派,百姓無奈,只有逃亡。季振宜將此情上奏,懇求皇上免百姓額外負擔。康熙批準了季振宜的奏章,豁免了本縣當年河夫銀27000兩,同時,揚州所屬各州、縣都得到寬減。季振宜一本奏章,解萬家百姓苦難,蜚聲鄉里。以后季振宜又巡鹽河東(今山西黃河以東),不久乞歸。
雖然季振宜官聲之佳傳播朝野,但使他具有更大的歷史影響的卻是他那“富備甲天下”的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