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來源
1、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堯帝為炎黃部落首領時,舜為堯的司徒官,執掌和管理土地事務,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孫有的以其職官命姓,稱司徒氏。
2、春秋時,衛國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兒子期任司徒,其后也稱司徒氏。司徒是上古官名,相傳堯、舜時已經設置,主管教化民眾和行政事務。夏、商、周時期,朝廷都設有司徒官,為六卿之一,稱為地官大司徒,職位相當于宰相。春秋時列國也多設有這個職位,有以官職命氏的,就成為司徒氏。
家族名人
司徒映:唐朝人。太和元年時(公元827年),唐文宗即位,深知兩朝之弊,勵精求治,任司徒映為太常卿。,出宮女3000余人,放五坊鷹犬,省冗食1200余人,政號清明。不料數年后,宦官撓權,勾心斗角,奢侈浪費,腐敗回潮,文宗仁而少斷,制之不得其術,遂成甘露之變。司徒映目睹此情此景,毅然決定辭官還鄉,不再在朝廷做不清明的官。司徒詡:五代時南漢人。厲永年間任項城縣令,有政績,漢初升為禮部侍郎。周世宗即位后,留意雅樂,議欲考其正音,而詡為足疾病所苦,居多告假,遂命以本官至仕。春秋時陳國有大夫司徒卯,五代后漢有司徒羽,宋朝有進士司徒公綽、司徒肅。
遷徙分布
(缺)司徒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司徒姓起源于先秦歷代都設司徒這一官職,掌管國家的行政事務。有的司徒后代就把官職作為自己的姓氏,稱為司徒氏。司徒姓同司空、司馬等姓,司徒起初特指官名。早在商周時,就設有司徒一職,主管民眾、土地、教化、行政事務。周朝稱為地官大司徒,職位類似于宰相。春秋各國多有沿襲。相傳舜作過堯的司徒,其后代就以官名司徒為姓。衛國有大夫夏戊之子夏朝任司徒,后來也有子孫稱司徒氏。
關鍵詞:百家姓,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