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 fēng · wáng fēng · tù yuán
國風·王風·兔爰
yǒu tù yuán yuán , zhì lí yú luó 。
有兔爰爰,雉離于羅。
wǒ shēng zhī chū , shàng wú wéi ;
我生之初,尚無為;
wǒ shēng zhī hòu , féng cǐ bǎi lí 。 shàng mèi wú é !
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無吪!
yǒu tù yuán yuán , zhì lí yú fú 。
有兔爰爰,雉離于罦。
wǒ shēng zhī chū , shàng wú zào ;
我生之初,尚無造;
wǒ shēng zhī hòu , féng cǐ bǎi yōu 。 shàng mèi wú jiào !
我生之后,逢此百憂。尚寐無覺!
yǒu tù yuán yuán , zhì lí yú chōng 。
有兔爰爰,雉離于罿。
wǒ shēng zhī chū , shàng wú yōng ;
我生之初,尚無庸;
wǒ shēng zhī hòu , féng cǐ bǎi xiōng 。 shàng mèi wú cōng !
我生之后,逢此百兇。尚寐無聰!
關鍵詞:詩經,傷懷,國風,王風
野兔兒自由自在,雉雞兒落進網來。我剛出生的時候,沒有戰亂沒有災。自從我出生之后,竟遭遇種種禍害,但愿永睡不醒來。
野兔兒自由自在,雉雞兒落進網來。我剛出生的時候,沒有徭役沒有災。自從我出生之后,竟遭遇種種苦難,但愿長睡永閉眼。
野兔兒自由自在,雉雞兒落進網來。我剛出生的時候,沒有勞役沒有災。自從我出生之后,竟遭遇種種禍端,但愿長睡聽不見。
兔爰賞析
《王風·兔爰》全詩共三章,各章首二句都以兔、雉作比。兔性狡猾,用來比喻小人;雉性耿介,用以比喻君子。羅、罦、罿,都是捕鳥獸的網,既可以捕雉,也可以捉兔。但詩中只說網雉縱兔,意在指小人可以逍遙自在,而君子無故遭難。通過這一形象而貼切的比喻,揭示出當時社會的黑暗。
各章中間四句,是以“我生之初”與“我生之后”作對比,表現出對過去的懷戀和對現在的厭惡:在過去,沒有徭役(“無為”),沒有勞役(“無造”),沒有兵役(“無庸”),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而現在,遇到各種災兇(“百罹”“百憂”“百兇”),讓人煩憂。從這一對比中可以體會出時代變遷中人民的深重苦難。
各章最后一句,詩人發出沉重的哀嘆:生活在這樣的年代里,不如長睡不醒。憤慨之情溢于言表。方玉潤說:“‘無吪’、‘無覺’、‘無聰’者,亦不過不欲言、不欲見、不欲聞已耳”(《詩經原始》),這也是《毛詩序》中所點出的君子“不樂其生”的主題。
全詩三章風格悲涼,反覆吟唱詩人的憂思,也正是《王風》中的黍離之悲,屬亂世之音、亡國之音。
⑴王風:王都之風,即東周王城洛邑一帶的樂調。《詩經》“十五國風”之一,今存十篇。爰(yuán):逍遙自在。
⑵爰爰:同“緩緩”,自由自在的樣子。
⑶離:同“罹(lí)”,陷,遭到。羅:羅網。
⑷尚:猶,還。無為:無事。為,各種作為。《鄭箋》:“為,謂軍役之事也。”
⑸百罹(lí):多種憂患。
⑹尚:庶幾,有希望的意思。寐:睡。無吪(é):不說話。一說不動。
⑺罦(fú):一種裝設機關的網,能自動掩捕鳥獸,又叫覆車網。
⑻造:指勞役。朱熹《詩集傳》:“造,亦為也。”
⑼憂:憂愁,苦難。
⑽覺:不醒,不想看。覺,清醒。
⑾罿(chōng):捕鳥獸的網,也是覆車網。
⑿庸:指勞役。鄭箋:“庸,勞也。”
⒀無聰:不想聽。聰,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