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關鍵詞:論語,顏淵第十二
季康子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帶頭走正路,那么還有誰敢不走正道呢?”
『季康子』,是魯國三家大夫之一,把持政治,但是他又治不好,所以他來請問孔子,問這個政治該怎么辦才能辦得好。孔子就回答他說,『政者正也』,這個政,第一個政是政治,政治的政,意思就是正人君子的正、公正的正,所以你能夠做到公正無私,你就能夠把政治辦好,你看回答得很簡單。所以辦政治,就是守一個「正」字,守著正道。這四個字,已經把季康子的問題回復了。但是孔子很慈悲,還擔心季康子并不能完全了解,說得太簡單怕他聽不懂,底下就是解釋,再進一步開解。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這個「子」,就是孔子稱呼季康子,就是您老人家,這是尊稱。您老人家做一個正的表率,「帥」是表率。因為季康子是魯國的上卿大夫,連國君,魯國國君甚至都得服從于他,所以他就變得目無長上。他勢力最大,專權,這就「不正」。那你不正、你欺君,你怎么能夠把政治辦得好?你欺上,下面的人就欺你,這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孔老夫子提醒他,你自己得做一個正的表率。你自己正,底下的人誰敢不正?怕的是你自己不正,你想要別人正,沒有這個道理。
辦政治跟教育是一個道理,所謂「正己化人」,自己行得正,處處都以身作則,然后才能夠把下面的人教好、帶好。所以現在很多家里學傳統文化的,有些父母,也不少父母,曾經跟我很煩惱的說,這孩子怎么學傳統文化也沒變個樣,甚至會讀經典,會背誦了,反倒看不起父母,愈發的難教,怎么回事?為什么他沒走上這個正路?用孔子這個話是最好的答復,「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你是他父母,你要是能行得正,你的孩子敢不正嗎?怕的是你自己沒正。譬如說你要教孩子孝順,請問問你自己有沒有孝順你的父母?你要叫孩子整潔,請問你的房間是不是整潔?你要叫孩子早起,請問你有沒有早起?你要孩子不看電視,請問你還看不看電視?就問問自己!孩子就好像自己的一面鏡子,他是什么模樣,就反映出你是什么樣的模樣。所以學《弟子規》該怎么學?父母自己先得學,自己學好了,帶動著孩子,身教重于言教。
不僅帶孩子,所有家人都是這樣。不少人說,家里的人學傳統文化這是最難度的,外面人還比較好度,就家里人難度。為什么?家里人都知道你的底細,你瞞不過他,所以他看到你都不正,他們也就更不正。所以自己先要行得正,傳統文化一定要自己先學,才能夠帶著家人一起學,所謂修身而后齊家,這個順序不能錯。《大學》講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物就是萬事萬物都有一個本、一個末,根本和枝末。什么是根本?身、心是根本。誰的身心?自己的身心。什么是枝末?家、國、天下那是枝末。根本正了,枝末就能繁榮。所以你能夠正心修身,自然就能夠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先后順序是什么?先是修心、修身,那個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水到渠成,不需刻意自然成就。老師教學生也是這樣,我們教傳統文化,老師先做好樣子,做了好樣子之后,學生自然就跟著學。
在團體里面、在公司,任何的這些單位,領導要先做好樣子。領導做了好樣子,自自然然帶動底下的員工,這些職員他們就能做到好樣子。像胡小林老師,你看他在自己企業里面,他自己率先學習《弟子規》,用《弟子規》規范自己。他下手是從自己,改正自己毛病下手,他不是從員工下手。如果是一定要規范員工,要員工守《弟子規》,自己不遵守,那不服你的。所以他自己真學,員工也就跟著效法,全體員工都跟著他一起學習《弟子規》,所以公司治理得井井有條。他還把以前制定的很多很多這些公司的規約制度,全部都作廢了,不需要了,一部《弟子規》足夠。《弟子規》是古代家規的集大成,把《弟子規》做到了,而且是自己領導先做到,那底下的都正過來。所以公司業績也愈來愈好,他也愈來愈不用操心,反而他都可以到處自己講課去了,去弘揚傳統文化。公司不需要他操心,因為什么?都正了。這是講到為政,所謂「為政以德」,這個德是先規范自己,自己先做到。
【評析】
無論為人還是為官,首在一個“正”字。孔子政治思想中,對為官者要求十分嚴格,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職的人能夠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會歸于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