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關鍵詞: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孔子說:“人能夠使道發揚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擴大。”
這個話,我們老恩師在講經當中是常常提到,這個語句就出自于《論語》。這個「道」意思很深,道是講宇宙本體,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的本性,這是講道。宇宙的本性跟我們的本性是一,是一個本性。所以人和宇宙,情與無情、一切眾生都是同出一個道。道家講,這個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佛家也是這樣講,佛家不用道這個字,用自性,也是道。《華嚴經》上講一切宇宙現象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心、識就是宇宙的本體,跟道這個概念是相同的,是自性所生、所變。人如果能夠證得了道,他就是圣人,他跟宇宙萬物合而為一了。
所以孔老夫子勸導我們志于道,立志要證道。那要證道,我們也行道,得行道才行,行道就得修德了。所以據于德,志于道得據于德。德是道的相,道是無形的、無相的,我們的六根接觸不到,它是寂然不動,本不生滅,本自清凈,又是人人本自具足。可是我們人人六根又接觸不到,就是眼看不到,耳聽不到,鼻嗅不到,舌嘗不到,身觸不到,連意都想不到,你看這很妙!它是宇宙的本源。那我們怎么能證道?只能通過修德這個方法。所以道,有時侯也解釋成道路、方法,修道就是修德,通過修德這個方法,這么走下去可以證道。德是有相的,所以能夠修。
這個寂然不動的道,要把它顯現出來,剛才講的就是德,能顯現的叫德。那誰去顯現?只有人才能夠顯現,所以叫『人能弘道』。這個「弘」,是弘揚,就是顯現的意思,把它彰顯出來。如果不彰顯它,那我們真的不知「道」。非要通過能顯現出來的相,我們才能夠知「道」,然后才能夠發愿志于道,行道、證道。那道靠誰去弘?人去弘。道自己不能弘,道是本自清凈、本不動搖,所以要人去弘。因此『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能人去適道,道不適人,不會跟著人轉動的。人自己發心去弘揚道、去證悟道,道還是寂然不動。所以人就很關鍵,能夠真正證道、弘道的人,這就是圣人。
這個弘道就是證道之后從體起用,道是體,用就是弘,把道弘出來。所以孔老夫子這兩句話的意思很深,他隱含的意思是告訴我們,道是人人本有,誰都不缺少,所以人人都能弘道。但是你要弘道必須是自己先領悟道,你通過行道之后你悟道,你證道了,證是證明了,你跟道合而為一了,你能得到受用了。道的受用是廣大無邊。所以《道德經》上講,「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這道看是看不見,聽也聽不見,就跟佛法講的一樣,說自性六根都接觸不到,所以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但是用之不可既,它沒有極限的,沒有邊際的。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證道之后,他講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把這個道給我們講清楚了,能生萬法,整個宇宙現象全是從道生出來的。所以老子《清靜經》里面就有一句話說,「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這個大道本來沒有名號,但是它是宇宙的主宰,宇宙的本源。很多宗教里面把它稱為神、稱為上帝,佛法稱為自性,反正不管你稱什么,那個名號都是勉強稱之。它生養萬物。大道是宇宙的本體,宇宙是從它那生出來的,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但是強名曰道,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道。老子也不簡單,他也是證道之人,所以能夠把道講出來,這就是弘道。
孔老夫子意思在這里面說得很多,要把它弘揚出來,可以說說之不盡,剛才講的人人本具,它又本不動搖,本不生滅、本自清凈,所以極難體會、極難領悟。可是它又是能生萬法,大用無方。我們必須去悟、去修、去證,證得之后把它弘揚光大。不僅自己得到道的受用,而且讓一切眾生都得到道的受用。《大學》里面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悟道,明德就是道的體現,明德就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你把它顯明出來叫明明德。不僅自己明明德,自己證道了,而且親民,親民就是幫助別人也明道,明明德。最后一切眾生跟自己都明明德了,都證得圓滿的道了,這就止于至善。佛家講的,「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就是大學之道。
孔老夫子還有一層意思,在這里勸我們要發心、要立志,立志弘道,要有這種使命感。現在我們學了這個道,得到一點點道的受用了,不能夠獨享,要立志弘揚,跟一切眾生共享。這是人人本具的,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的,只是他沒有證得而已,那就需要我們去弘揚,才能幫助他證得。所以一切圣賢在世間,他們的工作是什么?就是弘道。你看孔老夫子一生就是弘道,老子也是弘道,雖然做法有不一樣。孔老夫子一生周游列國,也是講學,他是弘道。老子他要隱居,西出函谷關之前,在函谷關那里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經》,那也是弘道,把道彰顯出來了。釋迦牟尼佛,你看他一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三十歲證道,一直到七十九歲涅盤,四十九年都在弘道。他是講經教學,不搞政治。孔老夫子搞政治,最后搞不成功,回老家教學。都是在弘道,所以儒釋道三家的圣人全是弘道。我們也要立志效仿這些圣賢,這一生也要弘道。不管你是什么樣的身分,不管你做什么樣的工作,都可以弘道。只要把道在你生活當中體現出來,你過一個覺者的生活,用智慧來生活,你就是在弘道。人家看到你,他也覺悟了。那我自己發心是走講學的路線,用語言來弘道。當然最關鍵的自己先要做到,做到了再說,別人才能信服。
蕅益大師有一小段話在這里批注說,「可見道,只是人之所具。天地萬物,又只是道之所具。誰謂天地生人耶」。這是給我們點出一個真相,人能弘道就可見得道是人人本具的,否則人怎么能弘道?這個人,人能弘道的人是指任何人,沒有專指哪個人,每個人都能弘道,所以每個人都本自具足道。天地萬物又只是道之所具,天地萬物是道之所生。所以天地萬物的那個本體跟人的本性是一不是二,佛教稱天地萬物的本性叫法性,人自己、一切眾生所具的這個本性叫佛性,佛性和法性是一個性。人和宇宙萬物都是這自性所變現、所生的。誰謂天地生人耶,是誰說天地生人,誰說是神造人?都不是,都是道自己變現的,就是我們自性變現的。我們自己要是證道了,證得自性了,我們也能跟上帝、跟佛一樣得到道的受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評析】
人必須首先修養自身、擴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發揚光大,反過來,以道弘人,用來裝點門面,嘩眾取寵,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為。這兩者的關系是不可以顛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