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關鍵詞:大學
這個「發」當作起字講。朱子解釋說,「仁者散財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貨」。仁德的人散財,用財富來幫助民眾,而得民心,從而增進自身的德望,這叫『以財發身』。不仁的人,冒著殺身之禍來增殖貨物、積累財富,這叫『以身發財』。
蕅益大師在批注里面用到的是大乘佛法,跟我們講,「觀心釋者」,觀心釋是智者大師解釋《法華經》的一種體例,這是屬于大乘的一種方法?!妇圬?,是染污心修有漏善,長在生死,名為以身發財」。聚財就是修福,如果用染污的心、用分別執著的心,執著福、執著善去修善,果報在生死輪回,這叫以身發財。福是得到了,但是犧牲的是自己的法身,得到的是三界有漏的福報?!覆贿_生財大道,是狂慧枯禪,不能稱性修習菩提資糧,不名以財發身」。如果我們執理廢事,就是不能通達生財大道,佛法里講的就是修福大道,執理而廢事,就變成枯禪、狂慧。不能夠稱性修習菩提資糧(就是積功累德而不執著功德,就是《金剛經》里講的「應無所住行于布施」),那我們就不能以財發身。這里的身是法身,用財,就是用我們修來的?;?、菩提資糧,去恢復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