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關鍵詞:中庸
他說一個人“在下位”,在下面的老百姓們,下面社會上一般人,“不獲乎上”,有意見、有痛苦不能夠達到上面,領導人不知道,皇帝不知道,那就完了,他說“民不可得而治矣”。實際上一個領導人就是大家庭一個家長,每個家庭的成員的痛苦,他對一切應該知道;社會的毛病應該知道。不知道,“不可得而治矣”,這個治道上邊就有問題了。所謂后世的歷史上叫做“下情不能上達”,下面的痛苦、一切的情形,上面完全給中間有權力的人、給歷史上那些當權派阻礙了,不知道。像有些歷史到了最后的危險的時候,明明敵人打進來,像南宋的末期,敵人已經打過來了,皇帝都不知道,然后有人告訴他敵人來了,聽到炮聲都響了,他說這是什么啊?“哦,這是他們做喜事放鞭炮啊!”那些奸臣這樣欺騙那些皇帝的,也有這種事情。那么,“民不可得而治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所以啊,他說一個講修養文化道德的,先要要求自己本身做起、修身。那么在我們佛家呢?修身需要戒定慧了,打坐啊,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儒家呢?修身啊,“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最高的表達,就是看你在家庭里頭,對父母啊、兄弟啊、姊妹啊,家庭兄弟姊妹都處不好,去朋友之間會處得好,很難的!當然朋友也是五倫之一,所以你親近旁邊的人都沒有辦法和平相處,你說你會去度眾生?恐怕眾生要度你了!那很難的。所以說,修身之道,先由事親做起。事親不是父母親,父母親也是一種了,(還有)你的朋友、你的旁邊人。
“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你雖然曉得要事親呢,第一個曉得了解人,人與人之間怎么樣做人。但是要了解人啊,“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越來越大了。這要曉得這就要懂得哲學,就要曉得形而上道。你看儒家開始是很簡單,從做人做起,他一步一步向上走啊,看不見了,這是“一行白鷺上青天”,越飛越高了。但是他的修行有個次序的,從你自己做人的行為基本開始起,才能達到“道”,了解那個不可知的一面。其他的宗教一開始來就是先了解那看不見的一面,結果都發瘋了,然后看人、做事,一切宗教徒,背個白布啊,你趕快信這個啊!然后看到人就是這樣哦!這完全是兩個事。儒家不是,從人道一點一點做起。到達這里要想了解人,就是了解自己人性,那么不可以不知天。那么知天怎么知啊?照其他的宗教的講法,然后“天”,就談到形而上道了,那就遠得不可思議了,最后不可知、不可數、不可量,反正都不可、又不可、不可也不可,所以叫做不可思議,把你切到那里,到此為止。你說不可思議怎么辦呢?哎,到此止步,“游人止步”,呵,就把你擋住了。儒家天道在哪里?“天道遠,人道邇”,天道太遠,人道很近,回轉來由人道告訴你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