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關鍵詞:中庸
不要看自己笨,不要有自卑感。別人學一下、想一下就懂,我承認笨,我來一百下總會懂吧!他只要一下就懂了,我來一百下。人家一分鐘懂,我一百分鐘總把它弄懂。“人十能之”,像有些人也笨一點,十下、十分鐘才懂,我來一千分鐘總會懂吧!一千分鐘還不懂,一萬分鐘好不好?不要自餒,不要自卑,不斷地努力、學習,總會成功。所以這個道理懂得了,“雖愚必明”。縱然是最笨的人,最后是最高明的圣人。縱然是最沒有出息、柔弱的人,最后是強人,永遠是高人。這是學問與修道。
看了這一節完了,就是告訴我們,不斷地努力,內圣之道修養到誠,是根本。外用的學問、才能,任何一種才能,不管你學哲學、科學、宗教、做生意、做官,四個原則、五個步驟不能變——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不能變動,這是外用。有內圣之道,沒有外用之學,那只能做個羅漢、自了漢而已!羅漢者,自了漢。有內圣之道,又有外用之學,可以成佛,為圣人。光有學,而沒有內圣之道——普通人,普通一個學問家,不能成就為圣人。必須有內圣而有外用之道、有學問,才能成圣人。這是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