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
關鍵詞:中庸
他說“今夫山”,再看高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他說你看世界上的山,不過是一塊一塊的小石頭堆起來。“一卷石”,一個小石頭那么滾起來。卷就是滾,拿現在我們科學古人用字啊,對于現在研究地質系來講,如果一個在大學里研究礦物與地質系的,這個地球開始兜攏來,那么那個地球在轉動,一冷凍起來的時候,那個在滾,滾著凝結湊攏來,凝結在一起變成山,硬是轉起來。等于我們搟面粉一樣、包餃子一樣、做饅頭一樣轉攏來。所以啊,在古文用字,一個文字不隨便用。為什么用這個“卷”呢?這個卷是滾動。它一個個石頭滾攏來,累積多了變成高山。到達最高、廣大的時候,你看,山上任何的草木靠它的貢獻來生長;有那么多的禽獸、昆蟲在這個山上生存。還有,一點一點石頭累積,中間就包含了整個礦物,金礦啊、銀礦啊、煤礦啊、什么礦,一切的寶藏全都聚藏在里面。我們不要給它文章牽走了,他現在描寫的,你們去不了想發財開礦去了。但是他在形容我們人的自性里頭的本性礦藏,那個無盡藏,所以佛經認為形容自己的本性——“無盡藏”,有無盡的寶藏、神通、智慧,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可惜就是我們自己修持沒有功力、沒有智慧,修持達不到,就在那里玩,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