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文學史上,蘇軾的地位是無需贅言的。作為開辟了宋詞新境界的詞人,蘇軾不管是在古詩還是在宋詞、還是在文章的創作上都給后人留下了無數經典的作品。他是宋代最有才華的詩人,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活的最瀟灑的人。
但是在這個瀟灑的人的內心當中,依然存在著矛盾,他的內心并非一直曠達。正如今天我們很多人說人大度,其實大度不過是被委屈撐大了的心而已。蘇軾的曠達主要表現在他對于人生態度的追求上。也就是說在現實生活當中遭遇不順利,完全可以在詩詞中開辟新境界,尋求更為瀟灑的生活態度。
這一點是中國古代士大夫一直所追求的。在他們的心中一般都有兩條路:居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他們以天下為己任,一方面努力追求在視圖當中有所成就,建功立業青史留名;一旦這條路被堵死,就渴望能夠歸隱山林,在游山玩水之中修身養性。
蘇軾也是如此。在他39歲所寫的一首宋詞當中,他自稱“老夫”,表達出了對于仕途的渴望,對于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而這首宋詞也是他最得意的作品。因為和宋詞之前的婉約詞派有很大的差別,也正是以這首宋詞開始,他開辟出了一條宋詞創作的新道路。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就是非常著名的《 江城子·密州出獵》,寫于公元1075年,當時的蘇軾整好39歲。這首宋詞的主題,內容描繪的是他外出打獵的場景。開篇就顯示出了非同一般的豪情壯志。“老夫聊發少年狂”,人到中年依然有少年時代的豪情。
他“左牽黃,右擎蒼”,更有“錦帽貂裘”,可謂裝備齊全,帶領“千騎卷平岡”,場面可謂宏大,浩浩蕩蕩。而且因為蘇軾為官清廉,在當時很有口碑,所以這一次打獵“傾城隨太守”,后面跟了很多老百姓為他壯行。
下片就是詞人的感慨,面對此情此景,他的內心豪邁不羈。“鬢微霜,又何妨”,雖然已經人到中年,但是又能怎么樣呢?“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就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朝廷才能把我放回?
等到那個時候,我一定要“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當時的蘇軾可謂是豪情壯志,顯現出了內心極為曠達的一面。這首宋詞可以說是即興之作,但是卻真誠地反映出了蘇軾當時的精神狀態和內心追求。蘇軾對于這首宋詞的創作也很是得意,因為這首詞和當時主要流行的柳永的詩詞風格有很大的差別。他曾經給一位好朋友去信,表達這種得意:
“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由此來看,蘇軾也是性情中人也。
關鍵詞:國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