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兇,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關鍵詞:火攻篇,孫子兵法
仗打勝了,城攻取了,但不能因之建立功業、鞏固政權,那是危險的,這叫白費力氣。因此說,英明的君主應該很好考慮這個問題,賢良的將帥應該認真研究這個問題。不是于國有利就不要采取軍事行動,沒有必勝的把握就不要用兵,不是處于危險境地不要交戰。君主不可因為一時憤怒而發動戰爭,將領也不能因為一時惱火而命令作戰。合于國家長遠利益就行動,不合符國家長遠利益就停止。憤怒可以轉化為高興,惱火可以轉化為喜悅,但滅亡了的國家卻不可再存在,死掉人也不可能再活過來。因而,明智的君主應慎重地對待這個問題,優良的將帥應該警惕這個問題,這是安定國家保全軍隊的根本原則啊!
本篇的要點在于修,即修功,鞏固勝果,把敵人的力量吸收到自己內部,人員,武器,物資等,來增強自己的力量。
孫子重利的原則在此篇得到完全體現。合于利則動,不合于利則止。只有在合于利益的情況下,才可以采取行動。世俗之人則恰恰相反,以性格、情緒、恩怨......為行動的一時動因。結果逞一時之快,得來的只是利益的損失,陷入更惱火、更后悔的境地。
不能簡單地把利看作錢、財富,它有更廣泛的含義。比如主動權、士氣、人心、信譽、威懾等。
開戰前,不應立即考慮如何打勝仗,而要考慮此仗的結果是否對己有利。如果是,才可以集中精力考慮如何取勝;如果否,應該堅決地避免戰斗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