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帶你一起探索中國文化的源頭《易經(jīng)》
第二篇 解讀《易經(jīng)》六十四卦
第十七講、乾卦:剛健自強不息法
初九。潛龍勿用。
《易經(jīng)》要看位和時,乾卦初爻“潛龍”就是位,因為這根爻在最下面,下面兩根是地,中間兩根是人,上面兩根是天,第一爻的位在地下,所以說“潛”。“勿用”代表時機、時間不到,不能用。解釋很簡單,但是我們要去了解應(yīng)該如何做。不是說我看這一爻不能用了,便回去睡覺,什么都不做了,不是。這個潛,功夫下得非常深。潛是深的意思,不是隱居、躲起來的意思。“龍”字出現(xiàn)了,“龍”字在《易經(jīng)》中,只有乾卦用了四次,坤卦用了一次。
龍是純陽之物,所以純陽的乾就是龍。龍在中國是一個象征的動物,它象征什么?象征一種創(chuàng)造力、生命力。龍有四個現(xiàn)象,它的臉是馬臉。我們看馬臉,看它的牙齒,牙齒代表生命力,代表身體好不好,像古埃及奴隸主買奴隸就看牙齒。龍的兩個角是鹿角,我們知道鹿角是大補的,有營養(yǎng)的,當然有生命力。龍的身體是蛇,蛇會蛻皮,又換新的,也是生命力。龍的爪子是雞爪,鄉(xiāng)下老太婆去城里買雞,看看雞爪,就知道是老雞還是小雞,她就看雞爪,也是代表生命力。“潛龍”,潛是一種功夫,潛得深,所以孔子講潛德,修養(yǎng)的功夫。“勿用”,最簡單的解釋就是你還不能用,時機不到。這種解釋太簡單了,我在這個地方要加以發(fā)揮,我是從老子和禪宗來發(fā)揮的。“勿用”,就是不要想到用,因為你在修德或者修誠的時候,不要求有用。有人說,獨善其身,不如兼濟天下。真正的修養(yǎng),也不要只想兼濟天下,只要想著你的修德;想到兼濟天下,也許你只是為了名。所以,“勿用”是指你不要講用,一個德如果一想到用,這個德就不是真正的德,因為你把自己放在利用的觀念、好名的觀念上了。所以在這一爻上,我們的功夫就是修德,什么都不要想。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到第二爻了,我們前面講到,一、三、五是陽,二、四、六是陰。當位不當位這些原則,我們都可以拿來用的。第二爻應(yīng)該是陰爻,現(xiàn)在是陽爻,位不當。乾卦雖然是天道,但是也有位當不當?shù)膯栴}。這說明全陽是有遺憾的,不是絕對的完滿,也有缺陷。因為第二爻和第五爻是陽爻,第一爻、第四爻也是陽爻,都不相應(yīng),所以第一爻“勿用”,第二爻“見龍在田”。“見龍在田”的“見”字,同“現(xiàn)”,龍現(xiàn)出來,在地上了。這個句子是個條件句,二、五都是陽爻,不能夠相應(yīng),所以有條件,什么條件?“利見大人”,見大人則吉。這當然不是說一定可以碰到大人,而是說在這個爻上要碰到大人才吉。就像一個學生,初爻時還在念書,到二爻就畢業(yè)了,拿到了博士學位,出來工作的時候,他要見大人,要是碰到個好老板、好領(lǐng)導則吉;要是碰到壞老板,那就糟糕了。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到了第三爻,凡是在《易經(jīng)》里面,如果內(nèi)卦是三根陽爻,陽剛太盛,有驕傲的毛病。第三爻多半有驕傲的毛病,你看看他的位置,爻辭說“君子”,因為這個是人位,第三、第四位置在人位,“君子終日乾乾”,在兩個乾當中。內(nèi)卦是乾,外卦是乾,在兩根很剛強的乾陽當中,陽氣太盛,“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每天晚上警惕,好像遇到危險。這個厲,是一種病,字形如一種古代的大爬蟲吃人。“厲”字在《易經(jīng)》里面都代表危險。這種危險都是外在的,不是你做錯了事,是外在的危險,每天晚上都要警惕,好像面臨危險。危險在哪里?由第三爻到第四爻,是內(nèi)卦、外卦之間的一條鴻溝,很容易掉下去,走不出來。“無咎”兩字在《易經(jīng)》里面出現(xiàn)很多次,而且比吉兇還重要。咎就是外在的過錯、外在的責備。無咎是一個判斷語,吉兇是結(jié)果,無咎是要下功夫的。怎樣做到無咎?“夕惕”。要注意,乾卦純陽,所以它白天是純陽,為什么一到晚上要警惕?就是告訴我們需要陰柔,如果能夠由陰警惕,碰到危機的時候,就無咎。這暗示純陽太剛,要陰柔。所以這一爻是說不要驕傲,要
謙虛。
九四。或躍在淵。
現(xiàn)在到九四,跑到外面了。九四在古代的政治上都是代表大臣。因為九五是君主,九四是大臣,這時候“或躍在淵”,心有疑慮,是否跳過去。其實在第三爻上,有時候也有疑慮。第四爻有疑慮,怎么辦?我的處變學講第三爻應(yīng)變,第四爻也講應(yīng)變,然后到了第六爻也講應(yīng)變,這三爻都是講應(yīng)變。“或躍”,為什么要跳出去,因為是鴻溝嗎?這條鴻溝要是跳不過去,就掉下去了。“淵”字有兩種含義,一種就是內(nèi)外卦之間的一條鴻溝。另外一個就是我強調(diào)的下面三根爻,淵很深,是從淵里面跳出去。這說明要從淵里面跳出,而且到了九四,還要躍,不要回頭,回頭就完了,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易經(jīng)》的六根爻一直往上走,沒有回頭路,注意啊,沒有回頭路!沒有說第四爻回到第三爻的。古代有的注解說進退都可以,我認為只有進沒有退,《易經(jīng)》沒有退路。如果講退的話,最多也是停在那里,暫時不走。要么進要么不走,沒有說再回來,千萬記住沒有回頭路。所以是躍過去,也就是要向上跳,要往上去幫助君主,不要老是想著自己,老是想到你的家人,想到你個人。我們說“或躍在淵”是龍馬精神,陽爻代表馬,這里代表龍,是龍馬精神,“或躍在淵,無咎”。這里的“無咎”我還要解釋一下,無咎的反面是有咎,“或躍在淵”就無咎。因為第四爻和第一爻,兩個都是陽爻,不相應(yīng)。那么第三爻和第六爻都是陽爻,所以由于不相應(yīng)是有咎的,但是這么做就可以無咎,無咎就是避免過錯,避免責備??梢?,無咎非常重要,以《易經(jīng)》的方法來說,就是要做到無咎,不要有過錯。這就是孔子講的“無大過”,無大過就無大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再看九五。九五之尊“飛龍在天”,第五爻和第六爻都是天位。“利見大人”,這還是條件句,因為五和二都是陽,如果這個大人是指的二爻,第二爻是誠,是有德之人。所以君主治理國家能夠碰到有德的人,碰到好的臣子。這說明,他一個人在天上沒有用,飛來飛去,下無援助,就是孤家寡人一個。所以“利見大人”是條件句。
上九??糊堄谢凇?/p>
到了上九,陽剛太盛,全是陽,“亢龍有悔”。“亢”字有兩個意思,即高和傲;“有悔”即后悔,正是物極必反。飛得太高,沒有援助。九三是陽爻,上九是陽爻,陽陽不應(yīng),故“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好,六根爻講完。最后一個“用九”。整個六十四卦里面只有乾卦有“用九”、坤卦有“用六”,九代表老陽。為什么九代表陽?因為《易經(jīng)》里面每個爻都會變,所以“用九”是老陽,指出它的會變。這個地方“用九”,就是
怎樣用這個陽。也就是說,把六根陽爻合在一起就是一根。這一根九如何用在其他的六十二卦里面呢?六十二卦中,每卦有陰有陽,那要如何用陽爻?所以“用九”是告訴我們?nèi)绾斡茫?ldquo;見群龍無首,吉。”“群龍無首”,不是說六個龍頭都被砍掉,“首”是首領(lǐng)的意思,這六條龍都能夠和諧相處,而沒有一條出來表示自己是領(lǐng)導。這話講的是什么意思呢?即要用陽爻的時候,不要過分強調(diào)其陽剛,要強調(diào)謙虛。陰陽兩爻相遇的時候,陽要謙虛,陰要謙虛,這樣陰陽才相和。如果陽驕傲剛強,便不能相和,所以這里的意思就是要謙虛,不要逞強,不要以為自己是領(lǐng)導就了不起。
現(xiàn)在我就把六根爻做一簡單的綱要:
第一爻,要默默地修養(yǎng)德行。
第二爻,親近有道有德之人。
第三爻,要知道反省。
第四爻,勇往直前。
第五爻,要懂得用人。
第六爻,要謙虛、要知止。
初爻潛修,修養(yǎng)的修。二爻我們用儒家的“就有道”來說,遷就有道順著有道之人有原則有道。第三爻,知惕,要知道警惕反省,警惕。第四爻,要一往直前,或者是以退為攻,以退為進。第五爻,用人的君主懂得用人。第六爻,知道謙虛。其實你在別的地方都可以用到,不一定說談到政治問題,不一定談到九五至尊的問題,任何地方你都可以用。
乾卦,我們可以看到,它是由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用九組成,除了《易經(jīng)》的經(jīng)文部分,還有“《彖》曰”,就是《彖傳》,接著就是《象傳》。《大象傳》是描寫一個卦里面內(nèi)卦、外卦重疊起來的作用。如乾卦的《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接下去是《文言傳》,只有乾、坤兩卦有《文言》,文言就比較復雜一點,算是兩篇文章吧?!段难浴防锩嬗职蚜持貜徒忉屢幌?,同時把每個爻的爻辭又解釋一下。在這個地方我稍微強調(diào)一下,《文言》一開始就是對“元亨利貞”四字的解釋。
“元者,善之長也”,這個“善”要注意了,不是善惡之善,不是道德的善惡,也不是相對性的善,而是生機。善就是生,正如《系辭傳》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一陰一陽相和,然后是善??梢姡茖嶋H的意思就是生。“生生之謂易”,第一個“生”是天的生長萬物,第二個“生”是人的輔助發(fā)展。
“亨者,嘉之會也”, “亨”是溝通、是祭祀,“嘉”是美的意思。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有“吉、兇、軍、賓、嘉”五禮。“吉”是講祭祀,“兇”是講死亡和葬禮,“軍”指整頓軍隊,“賓”是接待外賓,“嘉”就是婚禮等。故我們現(xiàn)在的結(jié)婚典禮是嘉禮,不是吉禮,吉禮是祭祀用的。嘉就是美,“嘉之會”,即美之會,會就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人與天之間的溝通。“利者,義之和也”,前面講過,此處就不多說了。“貞者,事之干也”,貞就是正道,前面也講過的。
再看《文言傳》說的九二:“閑邪存其誠。”“誠”字出現(xiàn)了!“誠”字是孔子在《易經(jīng)》的注解里面出現(xiàn)的,后來《中庸》里面就講誠。這個注解很好,“閑”就是關(guān)起來,把邪關(guān)掉,不讓邪進入你的心,就是“誠”。程頤的《易程傳》對此進行了發(fā)揮,說誠不是去抓、去實踐就能出現(xiàn)的,誠是內(nèi)心的,只要你把邪關(guān)掉,就是誠。說白了,沒有邪就是誠。再看“善世而不伐”,你在世上做好事情,但不居功。下面就重要了:“德博而化”, “化”字出現(xiàn)了。你的道德普遍于萬物,而化就是化萬物,轉(zhuǎn)化萬物,使萬物都得到你的德的轉(zhuǎn)化。“誠”字很重要,“化”字更精彩。
接下來看最后一段,“亢龍有悔”。為什么“亢龍有悔”,怎樣才能做到不“亢”? “知進而不知退”,只知道進不知道退就是“亢”。“亢”是驕傲,一直往前走不知道退。“知存而不知亡”,知生而不知死。還有“知得而不知喪”。這三句話也影響到后來的道家思想,其實老子思想就是“以退為進”。老子講“進道若退”,往前進的道好像退一樣。這三句話在我們的修養(yǎng)功夫上也很重要。“知存而不知亡”,讓我想起有一次在講述老子的課上,學生問到我的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是西方現(xiàn)代主義里面一個很重要的學派,講個人的存在,但是他們就怕死亡。存在主義的哲學家就說:死了,什么都沒有了。死亡是人類終極的悲哀,他們不知死,只知道存在而不知死。所以,我告訴同學們,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像莊子,都是了解死而不怕死的。只有西方哲學的存在主義學派,把死看得很大。這就是存在主義的“知存而不知亡”。這就是孔子的《文言傳》對乾卦注解的幾個要點,我提出來給大家作為參考,其他的就不一一細說了。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