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斗嬋娟弓樣月,只坐蛾眉,消得千謠諑。
臂上宮砂那不滅,古來積毀能銷骨。
手把齊紈相訣絕,懶祝西風,再使人間熱。
鏡里朱顏猶未歇,不辭自媚朝和夕。
不需要攀比眉毛的式樣,免得惹來謠言嫉妒。女子手臂上宮砂怎么會不消失,流言飛語自古以來都是很厲害的呀。
手里拿著團扇,我和他的恩情已經斷絕了。我也心灰意冷,不打算重新修好。我鏡中的容顏依舊美好,每天不分早晚地自娛自樂、尋找樂趣。
⒈蝶戀花: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真記》事。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⒉斗:比賽,爭勝。
⒊嬋娟:姿態美好貌,亦可形容月色明媚。
⒋弓樣月:彎月,古人常以彎月喻眉。
⒌只坐:只因為。
⒍蛾眉:蠶峨觸須細長而彎曲,因以比喻女子美麗的眉毛。
⒎消得:值得。
⒏宮砂:即“守宮砂”,以朱砂飼壁虎搗爛而成者,舊謂涂于婦女臂上可驗貞操。
⒐那(nǎ)不滅:怎能不消失。那,同“哪”。
⒑積毀能銷骨:謂眾口不斷毀謗,會致人于死地。
⒒手把:手拿。
⒓齊紈:本是春秋齊地出產的一種白細絹,后因以指代團扇。
⒔訣絕:長別。
⒕祝西風:向西風祝禱。
⒖朱顏:紅潤美好的容顏。
⒗猶未歇:還沒有消失。
⒘自媚:猶自娛。自尋樂趣,自我欣賞。
《蝶戀花·莫斗嬋娟弓樣月》是近代詞人王國維創作的詞作,被整理收錄在王國維的《人間詞》甲稿之中。上片寫女子美貌遭受嫉妒;下片寫美女自媚自賞,不存受人歡迎的奢望。詞人懷著極大的憤慨,借遭讒毀的美女之口,對險惡的現實,進行了猛烈的押擊,并表示堅決維護自己的獨立人格,孤芳自賞的氣質。詞中人物形象鮮明,詞情飽滿。
1905年,羅振玉在蘇州建房,被人誣其占用校地,羅憤而辭職。王國維當時跟隨羅振玉在同一學堂任教,不平而鳴,遂作此詞,蓋借遭謗失寵卻不屈決裂的女子,表達了詞人不愿流俗的激憤心情。
《蝶戀花·莫斗嬋娟弓樣月》的上片寫遭受潘害的怨恨,作者盡情發泄了對人言可畏的險惡環境的憎惡。開頭就說:再也不要與別人爭比新月一樣娟秀的蛾眉了,這只能惹來麻煩。用突兀而起的筆法,強烈地表現因才遭忌的不平,也可見出作者在下筆時,如骨鯁在喉,不得不發的憤激心情。只因為這美好的容顏,也不知招來多少謠言和污蔑,使他痛感小人之口,利于刀劍。既然自古以來不斷的毀謗能夠傷人至骨,點在臂上標志貞潔的宮砂不可能因誣訴而消褪。在上片中,作者寫了一個可怕的黑白顛倒的世界。流言蜚語的邪風毒化著空氣,貞潔可以被說成淫蕩,美好反而被視為丑陋。這種環境令人窒息,令人憤慨。
下片寫遇讒失寵后,決心貞操自守,表現了退然不同的決裂態度,女主人公手持象征高潔的紈扇,不愿作乞憐之態,更不會去祈禱秋風再熱。她自信紅顏未減,寧愿與鏡中情影朝夕相對,孤芳自賞。與其以媚態事人,何如“自媚”。從依附于人到自我價值的肯定,這的確是一大進步。這首別出機杼,一反傳統立意,表現出作者在逆境中不失其孤傲的性格。措辭激烈,作斬釘截鐵語,在詞中這已經顯示出一種特殊的風格;而同時柔中有剛,憤激中仍不勝凄惋之感,更為難得。
這首詞,詞情甚為凄苦,而情緒卻較飽滿,雖然充滿壓抑感,但人物的斗志仍然昂揚。上下兩片,前寫積毀之重,內心之悲憤,后寫對待“積毀”的堅決態度,傲然獨立,決不低眉事人,一氣呵成,人物形象鮮明。寫美人的遭誹謗,美女的“自媚”中,也許有詩人自己生活經歷中的影子。
王國維 :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