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既已沒,余亦浮于海。
昏見斗柄回,方知?dú)q星改。
虛舟任所適,垂釣非有待。
為問乘槎人,滄洲復(fù)何在。
孔夫子已經(jīng)死了許多年,我如今也在乘船浮游大海。
天黑見北斗星斗柄掉轉(zhuǎn),才知道新的一年已經(jīng)到來。
任輕便的木船隨意飄去,垂下釣竿并沒有什么期待。
問一問那乘槎歸來的人,海上仙洲究竟在什么地方?
仲尼:即孔子??鬃有湛酌穑种倌?,后世尊稱為孔子。
浮于海:用《論語·公冶長(zhǎng)》“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闭Z意,表示不得志而避世。
昏:黃昏,天色將晚時(shí)。斗柄:指北斗七星第五至第七的三顆星。回:指回復(fù)到前一年年終時(shí)的位置。北斗星方位隨季節(jié)變換而跟著移動(dòng),所以古人從斗柄所指方向可以推知不同的節(jié)候。
歲星:即木星。古人以其歲行一次,用以紀(jì)年。歲星改,是說一年又要過去了。
虛舟:輕舟。
“垂釣”句:意思是詩人自己雖隱居垂釣,但并不似姜太公那樣有所等待。
乘槎人:《博物志》:“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槎上,多積糧,乘槎而去。”槎,指竹、木筏。
滄洲:指海上可供隱居之處。
孟浩然 :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jì)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