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卻春光獨掩門,澆愁漫有酒盈樽。
孤燈聽雨心多感,一劍橫空氣尚存。
射虎何年隨李廣,聞雞中夜舞劉琨。
平生家國縈懷抱,濕盡青衫總淚痕。
茅屋三間白版扉,棲遲四壁嘆多違。
揚雄投閣功名薄,王粲登樓事業非。
白畫夢回梁燕語,青天目送塞鴻歸。
東門黃犬華亭鶴,舉世無人悟此機。
這是作者只身在外投宿旅舍寫下的一首抒懷詩。詩的一、二句寫詩人于春末夏初的雨夜,投宿旅舍,只身一人借酒澆愁,“漫有”二字說明詩人的愁緒太濃、太重、太深。這難遣的愁緒是因何而發呢?頷聯的“心多感”、“氣尚存”透露出詩人郁結于心的并不僅僅是個人的羈愁離情。“孤燈”與“一劍”表現了作者的孤獨與寂寞,而“一劍橫空氣尚存”又使人感到這是遠大理想無人理解的孤獨,是遠大抱負無法實現的寂寞。這是心靈深處極為痛苦的孤獨和寂寞,由孤身獨處的環境而引發,就顯得尤為強烈、尤為深刻古代詩詞閱讀答案 旅舍書事 瞿佑 過卻春光獨掩門,澆愁漫有酒盈樽。接下來的頸聯是遠大抱負、報國情懷的直接抒寫。詩人以歷史上兩名杰出人物為楷模,他希望能追隨像“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李廣一樣的將領,為國建功立業;為了實現理想,他像劉琨一樣聞雞起舞以自勵。“射虎何年隨李廣,聞雞中夜舞劉琨。”寫來慷慨高亢,落地有聲。但詩人的一腔熱血并沒有賞識之人,空有懷抱,報效無門。詩人于慷慨抒懷后,又跌入了無奈的現實,發出了深深的嘆息:“濕盡青衫總淚痕。”不輕彈的男兒的眼淚,述說了詩人幾多失望,幾多悲憤。全詩于抑揚中透出詩人的情感起伏,使人不難感受到詩人的豪氣與無奈
瞿佑 : 瞿佑(一作祐)(1341-1427)字宗吉,自號存齋,錢塘人。洪武初以薦歷宜陽訓導、遷周府長史。永樂間以詩禍謫戍保安,洪熙元年放歸。著有《香臺集》、《樂府遺音》、《剪燈新話》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