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白江青落照紅,滄波老樹動秋風。天光與水渾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
千古周郎馀事業,一時曹孟謾英雄。東南幾許繁華地,長在元戎指畫中。
這首詩由晚望江景,引出對歷史和現實的評說,融寫景、議論、抒情于一體。
最后兩句寫如何攻打偏居東南的南宋,早就已經在忽必烈的準備和謀劃之中。
后四句,把千古公認的英雄與現實的豪杰兩相對照,表達了對忽必烈的贊美之情。
1.“千古”“一時”兩句:是說周瑜沒有做完他的事業,曹操也算不得真正英雄。
2 .元戎:指忽必烈,當時還未即位當皇帝。
3 .畫:通劃,籌劃。
劉秉忠曾隨忽必烈南征北討,這首七律當寫于長江邊,由寫景轉入寫人事,是時南宋未滅。末兩句說忽必烈的雄心。詩意明白如話,比較直露,對句也不工。由宋入元的詩人批評元初北方作家的詩有粗糲之病,當指這類作品而言。
劉秉忠 : 劉秉忠(1216-1274年),初名劉侃,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臺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聰,任官后而名劉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學家。劉秉忠是元初政壇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