旆拂西風,客應星漢,行參玉節征鞍。緩帶輕裘,爭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風月,去看北塞關山。過離宮禾黍,故疊煙塵,有淚應彈。
文章俊偉,穎露囊錐,名動萬里呼韓。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試何難。情寄吳梅香冷,夢隨隴雁霜寒。立勛未晚,歸來依舊,酒社詩壇。
①高觀國,南宋詞人。開禧元年(1205)七月,史達祖隨李壁使金祝賀金主完顏璟的生辰。吟社詞友為他送行,其好友高觀國寫下本詞贈之。
②旆:古代旗末狀如燕尾的垂毓,此泛指旌旗。
③客應星漢,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
④穎露囊錐,用毛遂“錐處囊中”之典。
⑤呼韓,即漢呼韓邪單于,這里指金主。
⑥寄梅句用陸凱自江南寄梅花給范曄的典故,夢雁句用梁簡文帝《賦得隴坻雁初飛》“相思不得反,且寄別書歸”句意。
這是一首滿含深摯情誼的贈別詞,同時也流露出詞人渴望抗金平戎的愛國情懷。
開禧元年(1205)七月,在史達祖隨李璧使金前夕,吟社詞友為之置酒送行,史達祖在席上贈賦《龍吟曲·陪節欲行留別社友》詞。作為他的親密社友,高觀國于是也寫下本詞,預祝友人完成使命,早日歸來。詞的上片設想出使盛況和出使途中的見聞感受,寄托了深深的亡國之痛;下片稱贊詞友的文韜武略,對其此次出使寄予厚望,并婉轉表達了對密友的真摯情誼。
“旆拂西風,客應星漢,行參玉節征鞍。緩帶輕裘,爭看盛世衣冠。”旆:古代旗末狀如燕尾的垂毓,此泛指旌旗。星漢:即銀河、天河,又稱河漢。玉節:玉做的符節,古代用作出使的重要信物。幾句大意是:持節使金的隊伍即將跨馬啟程,旌旗在西風中颯颯飄動。你仿佛那乘槎上天河的海邊之人一樣,也是出使隊伍中的一員。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涌來,爭看個個身著寬帶輕裘的豪華出行隊伍,都說他們頗具盛世儀容,不輸我大宋國威。開頭幾句設想出使前的盛況,旌旗、“玉節征鞍”、“緩帶輕裘”、“盛世衣冠”等意象極力渲染場面的豪華,而“客應星漢”句則借用“乘槎上天河”的典故喻指出使,增添了幾許神秘浪漫氣息。據張華《博物志》載,傳說天河與海想通,近世有位住在海邊的人,年年八月乘浮槎前往天河,并遇一牽牛之人。后至蜀中問嚴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
“吟倦西湖風月,去看北塞關山。過離宮禾黍,故壘煙塵,有淚應彈。”離宮禾黍:指戰亂后的中原故都。《詩·王風·黍離》序云:“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文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幾句大意是:你在西湖邊對著無邊風景吟詠作詩,已有縷縷倦意,正好可趁此行一睹北邊邊塞之關山。當你經過“彼黍離離”的故國宮苑,目睹那布滿煙塵早被廢棄的防御工事時,你將油然而生黍離之悲、滄桑之嘆,并為此掉下幾滴酸楚的眼淚。此四句設想詞友出使途中的感受,寄寓著詞人自己的傷悼故國之情。
“文章俊偉,穎露囊錐,名動萬里呼韓。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試何難!”穎露囊錐:比喻有才能的人脫穎而出。據《史記·平原君列傳》載,戰國時,趙國平原君門客毛遂自薦請求隨平原君出使楚國,以囊中之錐自比,后果然幫平原君出色完成使命。穎,錐尖。呼韓:即漢代的呼韓邪單于,這里借指金主。幾句大意是:你所寫的詩詞文章英鋒俊彩,絕倫超群,盛名甚至傳到了金主耳中。而且我知道你平素對抗金平戎的策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正好可趁出使小試牛刀,相信你會很出色地完成出使任務。
這幾句盛贊詞友的文采武略,并表示現在正是他一顯身手,為國效命的時候,并能不辱使命完成出使的人物。當時侂胃當權,力主北伐,李璧使金表面上是去祝賀金主完顏璟的生辰“天壽節”,實際則是欲借此窺察敵情,為北伐戰爭作準備。史達祖是韓侂胃的親信,是堅決支持北伐的,因此被派陪李璧同行,是負有特殊使命的。這些情況想必詞人也是深知的,故詞中才提及“平戎手段,并云“小試何難!”表達出其對金國的蔑視和對抗金平戎的必勝信心。
“情寄吳梅香冷,夢隨隴雁霜寒。立勛未晚,歸來依舊,酒社詩壇。”吳梅:吳地(江南)的梅花。這句用陸凱自江南寄梅花給范曄的典故,并云“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典故,表示對友人的思念。夢隨隴雁:用梁簡文帝《賦得隴坻雁初飛》詩中“相思不得反,且寄別書歸”句意,盼望詞友早日寄書信歸來。幾句大意是:估計你到達金國時已是秋冬季節,我會將一枝帶著冷香的吳梅從江南給你寄去,也希望你能早日讓那塞北的鴻雁將你的書信捎給我,以解我魂牽夢繞之相思。等你立功而回,我們依舊可以在一起飲酒賦詩,結社交游,共度美好時光。“情寄吳梅香冷,夢隨隴雁霜寒”兩句化用二典,表意委婉纏綿,富有韻味,而深摯的友情盡在其中。
全詞工巧含蓄,情真意切,風致綺麗,用典生動貼切,頗有清真余緒,通篇敘事和抒情融合,議論和贊揚相稱,個人之情和愛國之情統一,語言圓熟,如彈丸脫手,格調清新,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高觀國 : 高觀國,南宋詞人。字賓王,號竹屋。山陰人。生卒年不詳。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約與姜夔相近。與史達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詞亦齊名,時稱“高,史”。其成就雖不及史達祖,但也有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