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儒所作的《小窗幽記》中有這樣一幅對聯(lián):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寥寥數語,卻道出了人生真諦:歲月,不過是一段來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
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好好地快樂度日,并從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詩意。
浮生若夢,世事如云,人生最曼妙的風景,便是你內心的從容。
熊培云說:
上世紀做不完的事情,可以這個世紀來做;那些一天永遠做不完的事,可以用一生來做。
《終南別業(yè)》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四十歲之后,遠離動蕩的政局,退出官場,吃齋念佛,隱居世外,過著閑適從容的生活。
木心的《從前慢》中曾寫道:“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現(xiàn)代人的通病,大概是都活得太急了,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于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如今我佩服只這樣一些人:
那些在地鐵上帶著老花眼鏡捧讀一本書的人;
那些會在夜晚仰望星空的人;
那些能用心栽花養(yǎng)魚,仔細生活的人;
那些愿意花時間去做一些“無意義小事”的人……
人生就如一場馬拉松,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好的人生,就如煲湯,需要的是細水長流般的文火慢燉。
人活一世,不過是為了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讓我們慢一點,再慢一點,在自己的時區(qū)中從容地活著。
三毛說:
從容不迫的舉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態(tài)度,更能令人心折。
《約客》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梅子黃時,細雨紛紛,蛙聲陣陣,約好的時間客人卻沒有來,詩人不急不躁,輕敲棋子,震落了燈花。
從容,是一種修養(yǎng),反應在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中,折射著一個人的靈魂。
當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天然的漂亮謝了幕,此時展現(xiàn)的便是從容帶來的美麗。
郭四小姐郭婉瑩是出身名門的大小姐,也經歷過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歲月,年輕時被派到農場勞動。
但無論多苦,她依然細心打理自己,盡量保持從容、優(yōu)雅。
直至暮年,郭婉瑩依舊是個優(yōu)雅淑女,作家陳丹燕敘述和郭婉瑩見面的場景:
“那天她的頭發(fā)如雪,穿著天藍色的毛衣,還是很美的一個人。”
“她在八十六歲的時候,與三個年輕女子一起出去吃飯,可那感覺卻好像是,三個男子陪一個迷人的美女去餐館,而不是三個女子陪一個老太太。”
這就是從容的力量,你經歷過的苦難、你包容過的世事、你走過的歲月,都會歷練成睿智、優(yōu)雅、大氣、溫柔,成為你一生的面相。
南懷瑾說: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fā)生!
詩人想像以前一樣殺敵報國、收復失地,卻無耐英雄遲暮、壯志難酬。但即使生出了白發(fā),他也依然想著為君分憂。
曾有人說過一句戳心的話,叫“人到了中年,靈魂不敢睡 。”
人到中年的現(xiàn)實,就是上有老,下有小; 就是環(huán)顧四周,都是依靠自己的人,卻沒有自己能夠依靠的人。
那些白天堅強的人,有多少是暗夜里脆弱的失眠者?是否也曾在夜里點一盞微亮的燈,舉杯無聲地獨酌?
但一個人最高層次的成熟,就是無論多少歲,都能夠在生活的重擔下活得從容,這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銳氣。
席慕蓉說:
快樂要有悲傷作陪,雨過應該就有天晴。如果雨后還是雨,如果憂傷之后還是憂傷,請讓我們從容面對這離別之后的離別。
《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宋哲宗親政時,蘇軾被一貶再貶,由英州而至惠州,最后遠放儋州,前后七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還。
你我皆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的無常? 即使一生坎坷,也從來不曾失去從容之心。
馬未都是家喻戶曉的收藏家、作家,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年輕時下過鄉(xiāng),當過工人。
改變他的,正是在那個貧瘠的歲月里對生活的從容。
下鄉(xiāng)時,他忙完一天的活,別人無所事事,他讀名著,寫小說。
他回城后當了銑工后,每天用最快的速度干完活,就讓機床在那里慢慢空轉,接著一溜煙兒跑進工廠的圖書館,閱讀各種雜書。
在很長的時間里,那個圖書館常常只有他一個人。
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
生活滿地都是雞毛,我們更要抬頭看看月亮,苦中作樂,將萬里浮云一眼看開,從容,是一種境界。
白落梅說:
平和是生活的姿態(tài),從容是永恒的情懷。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qū),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回到家鄉(xiāng),從前的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人生有太多的挽留不及,親人的辭世;朋友的遠離;曾經相濡以沫的,已相忘于江湖;往日親密無間的,已陌生疏離……
2001年,李宗盛離開滾石唱片,3年后,又與林憶蓮離婚。事業(yè)和婚姻給了他重重的一擊,讓這個四十多歲的男人淡出歌壇。
他越過一座座山丘,發(fā)現(xiàn)對吉他熱愛如初,于是當起了木匠,做起了吉他。
可怕的從來不是年齡,而是在歲月的磨礪中失去了從容的心境。
所以庸庸碌碌才成了中年困境,背負的東西越來越重,步履愈沉,愈不敢邁步。
但人永遠回不到過去,只有不斷凝望未來。
即便老去,我也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白衣傾故里,杯盞奉為君。
飲酒一杯,休戚與共。如一副銳利的老花鏡,難得糊涂,難得清醒,從容,是人生最好的姿態(tài)。
賈平凹在《愿人生從容》中寫到:“真正的從容不是躲避喧囂與紛爭,而是平靜地對待生活。 ”
余生的日子有多長,誰都無法估算。
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極,不管世風如何浮躁,都盡量保持一份高雅、恬靜和淡然。
人生不易,難得是從容。如果我們用如此的心態(tài)審視我們所處的世界,將會發(fā)現(xiàn)世界充滿美好、光明,即使人生愁苦也會呈現(xiàn)新的色彩。
關鍵詞:古詩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