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興正闌珊,正是揮毫時節。
霜干銀鉤錦句,看壁間三絕。
西風特地颯秋聲,樓外觸殘葉。
匹馬翩然歸去,向征鞍敲月。
①詞人有一好友黃義卿,詩書畫俱佳,詞人尤喜其繪畫,曾為他繪的帶霜勁竹畫賦詞《好事近》一首,臨別之際,又用原韻賦《好事近》兩首,本詞即其中一首。
②霜干指柏樹,銀鉤指書法勁折有力。
“飲興正闌珊,正是揮毫時節”。詞作開首落筆即充滿毫氣,頗見突兀。臨別之際,彼此把酒話別,更何況是酒逢知己。“闌珊”,道出他們的盡興豪飲,氣氛熱烈。然而,光飲酒還不能盡興,還不足以抒發朋友間的情感,席間不禁要提筆揮毫。詞人認為臨別豪飲之際,正是“揮毫”的絕佳時節。這亦表明詞人與朋友在臨別之際,絕無“兒女共沾巾”之態。席間揮毫,于豪放之中,又添了一層高雅之氣。使人聯想到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所描寫的情形:“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次二句“霜干銀鉤錦句,看壁間三絕”,揮毫的內容是繪畫、書法、賦詩。“霜干”,字面上看當指經霜多載的古柏樹干,實應為傲霜挺立的古柏,杜甫《古柏行》有“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作畫者不畫別的單畫凌霜挺立的古柏,不僅表現了他的超俗的藝術品味,也表露了他的豪邁性格。詞人贊美之意自在其中。“銀鉤”,是指書法筆姿之遒勁多姿。《晉書∠噽傳》:“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漂若驚鸞。”白居易詩有:“寫了吟看滿卷愁,淺紅箋紙小銀鉤”(《寫新詩寄微之偶題卷后》)。詞人的朋友不僅繪畫出色,書法也令人贊嘆,富有個性,這與前句的“飲興”之豪舉互為映襯,表現灑脫豪健之風格。“錦句”,是指朋友作畫、寫字后,還即席賦詩,寫出的詩也是佳辭妙句,錦繡文章。朋友把這繪畫、書法、辭章高懸壁上,詞人看罷,更是喝彩贊嘆,稱之為“三絕”。詞作的上片,詞人著意描繪臨別之際飲酒揮毫,吟詩作賦,品評書畫,豪放而不粗俗,高雅而不故作姿態。
下片轉而描寫送朋友上路。“西風特地颯秋聲,樓外觸殘葉”。此時正值深秋時節,西風肅殺,秋葉瑟瑟,餞別的酒樓外,颯颯秋風正吹打著深秋時節為數不多的樹上殘葉。“颯”,為風聲,宋玉《風賦》有:“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屈原《山鬼》亦有“風颯颯兮木蕭蕭”句。在此用以強調秋聲之蕭瑟。“觸”字用得頗見特色,風本無形,把風吹樹葉形容為觸,使得字面更富音響,更顯傳神。上片首二句雖極寫樓外蕭瑟秋景,卻正映襯樓內熱烈的氛圍,樓外的景致并沒有給人以肅殺之感,似反更給前文的豪情增添了新的特色。末二句:“匹馬翩然歸去,向征鞍敲月。”寫友人在暮色中,只身匹馬翩然而去,詞人的朋友酒興似并未稍減,在馬上還興致勃勃地吟詠詩歌。這末二句一方面用“翩然”、“敲月”等詞語,寫出友人灑脫、豪爽、飄逸的風采和氣質,完成了對友人的正面塑造;第二方面也刻畫了自己對友人敬重、關注之深情,詞人于送別友人之際,于路口殷殷注目的情態也可感覺到。這二句與唐代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末二句:“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有同工異曲之妙,二者都表現了詩人對友人悠悠不盡之情。
高登 : 高登1104~1159) 字彥先,號東溪,漳浦縣杜潯鄉宅兜村人,南宋強項廉介的愛國者,詞人,宣和間為太學生。紹興二年進士。授富川主簿,遷古田縣令。后以事忤秦檜,編管漳州。有《東溪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