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平蕪帶晚霞,蕭蕭歸雁宿汀沙。雨迷村外行人渡,花滿溪南處士家。
思往事,負年華,夢魂飄泊任天涯。西風吹換江州鬢,獨醉東籬數(shù)暮鴉。
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歷來是登高臨眺,懷念親人的日子。李昌坦這首登臨之作,更是借景抒發(fā)了自己飄泊天涯、慨嘆年華虛度、事業(yè)無成、企望過安定恬淡生活的情感。是一首情感真摯的詞作。蘇東坡曾稱贊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緣由是王維詩歌在有限的字句里,創(chuàng)造了無限寥廓的景象。如將“詩中有畫”來評價本詞上片開首兩句,也大致不差。這描繪也一貼畫具有視角廣、景深長、富有立體感、色彩對比鮮明,充滿蕭瑟氣氛的深秋曠野圖,給人以開闊深邃的感受。登高遠眺,但見晚霞映襯之下,十里平蕪一覽無奈,此時秋天南歸的群雁正振翅歸棲在遠處的汀洲之上。罰款 人通過“晚霞”“歸雁”點明時間正值蕭殺的深秋。正當詩人縱目遠眺之時,一陣秋雨肅爽的晚秋圖,頃刻變成迷蒙昏暗渾沌一片。然而,經(jīng)過雨水滋潤,溪水南岸處士家的遼東中,卻一掃蕭瑟氣氛,花朵搖曳,充滿生機。這兩句對仗工整,對照鮮明。中國詩歌自《詩經(jīng)》起,抒發(fā)傷感情結都十分注意環(huán)境的烘托,尤其喜歡選擇黃昏、深秋、雨天來作背景。這首詞作的上片,很自然地揉進了這些環(huán)境因素,為下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花滿溪南處士家”之景,在一片蕭瑟中,特別顯眼,甚至與前三句有些不協(xié)調(diào)。然而它卻透露了詩人對寧靜、溫馨生活的向往。
下片起首三句轉而抒情,目睹蕭瑟的秋景,傷感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回首往事,事業(yè)無成,年華流逝,為求稻粱謀,四處飄泊,乃至連夢魂也隨之浪跡天涯,尋找不著故鄉(xiāng)了。一個“任”字,把詩人身不由己,無可奈何的境況表露無遺。末二句一實一虛,進一步敘寫了自己飄泊天涯,年復一年,西風染白了雙鬢;心靈的愁苦無處訴說,只有獨自在醉夢中尋求一點慰藉;傍晚時分便倚傍東籬,數(shù)點著歸巢棲宿的烏鴉。“數(shù)暮鴉”這一細節(jié),既刻畫了醉態(tài),也表露了心態(tài),無知鳥兒尚有巢可歸,可有知的人呢?結末二句所描繪的不堪景象,實是詩人內(nèi)心苦悶的流露。“江洲”是借用唐白居易《琵琶行》詩句,既有“江州司馬青衫濕”,又有“天涯淪落人”之意,“東籬”用晉陶淵明《飲酒》詩中“采菊東籬下”句。“數(shù)暮鴉”則用南宋詞人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詞句“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看來,詩人是把自己的遭遇、性格,跟這些前輩詩人相比擬的。
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詩人較高的藝術造詣。抒情寫景自然而不做作,寫景中感情自然流露,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用典妥切自然而不晦澀,起到了表現(xiàn)深層內(nèi)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