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晏⑴村居
歲晏有馀糧,杯盤⑵氣味長⑶。
天寒酒腳落⑷,春近臛頭⑸香。
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復黃。
此中得深趣,真不羨膏梁⑹。
到年終還有余糧,酒杯菜盤中氣香味美,耐人品嚼。
冷天斟上幾杯淡酒,過節再增加點肉香。
冬天過后菜苗苗開始發綠了,陽春將至茶苞苞也露出鵝黃。
這自然風光隱括著人生正理,可必蠅營狗茍苦戀著富貴之鄉。
⑴歲晏:年終。
⑵杯盤:酒杯菜盤。這里指酒菜。
⑶長:美好。
⑷灑腳落:指酒喝得多,壺快盡了。
⑸臛(huò)頭:即“藿頭”,指菜頭。
⑹膏粱:精美的食物。
《歲晏村居》是宋代詩人石介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首聯點題,寫農村中豐收后的樂事。頷聯寫天雖冷而酒可御寒,還聯想到藿頭的美味可口。頸聯寫“菜”“茶”等植物,均沖破寒冷的地面,迎接春天。尾聯表示自己不會因平民身份而去羨慕那些膏粱之徒。這首詩即景生情,觸處生春,近景遠景,浮于紙上。
《歲晏村居》作于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至慶歷二年(1042年)之間,其時他在家鄉兗州奉符徂徠山長春嶺下創建徂徠書院,聚徒講學。作者寫這首詩是為了表達對自己村居生活的感受。
石介長于文,但其詩也頗有可取者,這首詩就是一例。石介是以反對“西昆體”而著名的。他以儒家道統自居,作《怪說》上、中、下三篇,反復申明自己的為文主張。他反對楊億等為文的“窮妍極態,綴風月,弄花草,淫巧侈麗,浮華纂組。刓鎪圣人之經,破碎圣人之言,離析圣人之意,蠹傷圣人之道”;他痛心“今天下有楊億之道四十年矣。今人欲反盲天下人目,聾天下人耳,使天下人盲,不見有楊億之道,使天下人耳聾,不聞有楊億之道”。實際上,《西昆酬唱集》的結集行世,石介尚在孩提之時。他在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二十六歲時登進士第,與歐陽修為同榜,共有改革當時文風的志向。不過石介更為偏激,更喜以維護儒家道統而標傍。在作詩方面則認為:“歌頌吾職,其可已乎?”他的五、七言詩,大多能寫當時重大事件,以抒發一己的憂國之感。而其《歲晏村居》《訪田公不遇》等,寫農村幽居生活,頗為清新,富有韻味。
這首詩一起即點題,“歲晏有余糧”,年終了,家有余糧,這是農村中豐收后的樂事。由于家有余糧,引起下句,“杯盤氣味長”,其含意是杯中有酒,盤中有肴,氣香味美,耐人品嚼。
頷聯又是從首聯申展開來,兩句首兩字皆點節令,“天寒”自“歲晏”出來,冬天是冷,而冬關來了,春天就不會遠了。下句又以“春近”開頭,則道出真情,而又崛強見意。時令變化如此,而人的生活,則是“天寒酒腳落”,天雖冷而酒可御寒,寒則不足畏。“春近臛頭香”,是想象,也是感覺。臛指肉羹,“酒腳”對“臛頭”,精妙而又自然。“酒腳落”看起來十分可愛,一“落”字,顯出杯中已滿。“臛頭香”則是從嗅覺而又感到味美可口。這一聯,是對首聯第二句的具體鋪寫。
頸聯“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復黃”,是“春近”的大地生機,又是從室內寫到室外,大自然中的“菜”、“茶”等植物,均沖破寒冷的地面,而來迎接春天,然而菜色則青而仍短,茶芽則嫩里帶黃。這是幼嫩的,卻是充滿活力、前途無限的。詩句也含有無窮的生機,寄有無窮的希望,并寓有深邃的哲理。如此時節,如此環境,如此生活,如此情景,作者處此境界,尾聯如同脫口而出,順理成章,“此中得深趣,真不羨膏粱”。這里的“深趣”二字,耐人尋味,包括了上面六句所有的情、景、事等,而一“得”字,體會極深。本來儒者所謂的“君子固窮”、“簞食瓢飲”等等,家境寒微的石介是安之若素的。而他歲晏村居,能有此享受,已經心滿意足。他自己能這樣,村中的人也不會很窮。詩人推己及人,所謂“深趣”,即寓含在這里。詩人認為,“膏粱”不足羨慕,對貪圖不義的富貴的人,貶意已在不言中,而詩的余韻不絕。
這一首詩,寫來豪不費力,即景生情,觸處生春,近景遠景,浮于紙上。有色有香,生機彌漫,于平淡中寓真精神。可以看出,詩人是受了陶淵明、韋應物詩的影響。
石介 :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兗州奉符(今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徂徠鎮橋溝村)人。北宋初學者,思想家。宋理學先驅。曾創建泰山書院、徂徠書院,以《易》、《春秋》教授諸生,重義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