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遭遇挫折,特別是重大挫折后,會倍感孤獨無助,蘇軾也不例外。
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被貶到黃州的蘇軾,官職低微,沒有實權不說,還要受到當地官員的監視。經此一役,蘇軾心灰意冷。
而且因為收入低微,為了讓全家都能吃飽飯,蘇軾帶領一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補貼生計。從此,蘇軾有了一個別號——東坡居士。
雖然生計解決了,可他內心深處的幽獨和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
從汴京到黃州,從一個人人敬重的朝廷官員,到生計都成問題的貶官,蘇軾內心落差極大。
隱娘可以猜想蘇軾心中的無助與孤獨。又一個孤獨的夜晚,蘇軾望著月亮,寫下了一首凄涼的詩,這就是蘇軾的名篇——《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抬頭望月,這是一個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暉,像是掛在枝椏間。
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周圍是那么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沒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單飛過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沒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
這是一首妙詞,寫景興懷,托物詠人,物我交融,含蘊深廣,風格清奇。
“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沙洲”,六個意象,將孤獨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謂是蘇軾最孤獨的一首詞了。
蘇軾以象征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
最讓人感動的是,蘇軾以“孤鴻”自比,說自己雖然孤寂,可高潔自許,不隨波逐流,依然堅守本心,這一點非常難得。
黃庭堅曾評價這首詞:“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是呀,沒有痛苦的經歷,蘇軾怎能寫出這樣幽獨的詞呢,可是,沒有蘇軾的才華,又怎樣寫出這樣高妙的詞呢?
苦難與蘇軾互相成全,才有了這樣一篇杰作。
從蘇軾的這首詩中,許多人讀出孤獨,可隱娘覺得,蘇軾在面對苦難時,依然孤高自許、蔑視俗流的堅守,才更值得我們學習吧!
關鍵詞:蘇軾,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