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面這首清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A. 前兩句寫“更鼓急”“人聲絕”,通過動態畫面的描寫,營造出夜深人靜的氣氛。
B. 后兩句通過詩人的行為和感受,著意雪月相映,一幅絕美的月光雪景圖躍然紙上。
C. 詩歌突出詩人夜中獨自賞雪,其情致與柳宗元《江雪》“孤舟”“獨釣”異曲同工。
D. 全詩先用對偶句,后用散句,形式比較自由;語言清新自然,表達簡潔曉暢。
答
【答案】C
【解析】C.“異曲同工”有誤,《江雪》中“孤舟”“獨釣”營造的是孤寂感傷氛圍,勾畫獨釣寒江的漁翁形象,借以表達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本詩中詩人有雪夜賞月的情趣。兩首詩抒發的情致迥然不同。
故選:C。
譯文:
夜晚,遠處傳來沉悶而急促的更鼓聲,人聲漸漸消失,詩人也吹滅了燈準備睡覺,卻發現燈滅了以后,窗更加明亮了,原來是因為明月高懸,與白雪交相輝映,照亮了天地。詩人觀察細致,通過鼓急、人靜、窗明、月雪相照,寫出了夜晚的寂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一幅了夜深人靜,但更鼓聲聲,吹燈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全詩簡潔曉暢、清新可喜。這首詩形象地寫出了夜之靜,雪之明,表現出詩人孑然一人夜中賞雪景的獨特感受。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制造了更深人轉靜的環境氣氛。它以“更鼓”“人聲”的一急一絕,形成對照,更深人靜的過程,借助“沉沉”“漸漸”四疊字便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來,使人仿佛聽到夜神走動的腳步聲。它又以兩散行句結束,特意突出后二句雪映月增明的絕妙景致。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寫雪映月愈明的景色。燈本以照明,吹燈而窗更明,是因為夜空正高懸明月,大地又灑滿白雪。末句不言雪而雪自見。詩人這時也許已和衣上床,卻又欹枕待月。一年最后一個“十五”,既有明月當空,又有白雪灑地,很可能是詩人一生少遇的良宵。這時一盞寒燈,顯已成為多余。不由起坐吹燈,臨窗賞玩。由于白雪映襯,月光顯得分外皎潔。真是天上地下,照耀如同白晝。
“月照一天雪”五字,準確地表現出詩人映雪賞月的獨特感受,既寫了實景,又傳出真情,全詩就因有了此句而大增光彩。這兩句的藝術靈感,也許是受張九齡“滅燭憐光滿”的詩意的誘發,但它不是“望月懷遠”,而是映雪賞月,則顯屬詩人的創造。它也不像韓愈、蘇軾因有謫遷經歷,而生發“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的情思,只是直寫這年最后一個“十五夜”雪中看到的月色。
此詩由于使用了對偶、散行句式交替出現的藝術手法,而收到了語言清新簡凈的效果。此詩所寫臘半雪夜賞月的景致,可能會給人“幽冷”的印象,但它與柳宗元“孤舟”獨釣的“孤獨”心態迥然不同,因為作者并無柳氏南遷后的幽禁遭遇。它乃是一個生活安定的詩翁,十二月十五夜映雪賞月的真實感受,可以用詩人“景是眾人同,情乃一人領”(《老莫作詩》)的藝術自來說明。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