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槎上,多赍③糧,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余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后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節選自西晉張華《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島。②槎:木筏。③赍:攜帶。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去十余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
B.去十余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
C.去十余/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
D.去十余/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
7.根據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
加點詞 方法提示 詞義
不失期 聯系課文解釋詞義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失期:
人有奇志 根據詞典推斷詞義 奇:特異,罕見。(《古代漢語詞典》) 奇:
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 查閱詞典選擇義項 次:①等次。②次數。③近旁。(《漢語大詞典》) 次: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舊說云天河與海通。
②此人具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
9.本文的思想內涵與課文《桃花源記》有相通之處,請簡要概括。
【答案】
6.A
7.誤期;不平凡;近旁
8.①往昔的傳聞說銀河與大海相連通。
②這個人詳細說明了來意,并問:“這是什么地方?”
9.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解析】
6.本題考查給文言語句斷句。答題時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據句意來分析判斷句子的停頓。本句的意思是:離開了十多天,忽然到達某-個地方,有城市的樣子,房屋整齊。可據此斷句為:去十余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
故答案為: A
7.①句意為:從不錯過預定的時間。失期:誤期。
②句意為:有人忽發奇想。奇:奇特,不平凡。
③句意為:又看到一男子牽著牛在小島旁邊讓它飲水。次:近旁。
故答案為: 誤期 ; 不平凡 ; 近旁
8.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①重點詞:說,傳說;通,連通。②重點詞:具,詳細地;說,說明。
故答案為:①往昔的傳聞說銀河與大海相連通。②這個人詳細說明了來意,并問:“這是什么地方?”
9.本題考查分析理解文章思想內容。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本文也同樣描繪了一處海上仙境:這里云霧繚繞,朦朦朧朧處,許多房屋排列得整整齊齊,儼然是個城市模樣,房屋內有許多年輕的女子在織著彩錦,不遠處有-條寬闊的河流,河邊有個男子牽著老牛,老牛在悠閑地喝水。這樣的美好生活同樣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兩篇文章都是虛構了這樣的美好社會,也表現人古人對求知世界的探索。
故答案為: 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附參考譯文
舊時傳說天河與大海相連通,近代有個住在海島上的人,年年八月會看到海上有一只漂浮著的木筏,來來去去,從不錯過預定的時間。有人有個不同尋常的想法,他在木筏上建造了一座閣樓,又帶足了干糧,于是乘木筏而去。十多天時間里,他還能見到日月星辰,后來則茫茫一片,分不清白天黑夜。離開了十多天,忽然到達一個地方,有城市的樣子,房屋整齊。遠遠望去,只見宮里有許多織女,又看到一男子牽著牛到小島旁邊飲水。牽牛的人吃驚地問:“你怎么來到此處的?”這個人詳細的說明來意,并問這是什么地方。那人告訴說:“你回去后到蜀郡,尋訪嚴君平便知道了。”最終他沒有上岸,于是按時回來。后來此人到蜀郡,找到嚴君平問起這件事,嚴君平回答說:“某年某月,有位客人的星象遇到了牽牛星宿。”計算年月,正是他到銀河見到牽牛人的時間。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