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張玄素,貞觀初,太宗聞其名,召見,訪以理道。玄素曰:“臣觀自古以來,未有如隋室喪亂之甚。豈非其君自專,其法日亂。向使君虛受于上,臣弼違于下,豈至于此。且萬乘之主,欲使自專庶務,日斷十事,而有五條不中者,何況萬務乎?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繆既多,不亡何待?陛下若近鑒危亡,日慎一日,堯舜之道,何以加之!”太宗深納之。
馬周,太宗將幸九成宮,上疏諫曰:“伏見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宮。臣竊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侍膳,晨昏起居。今所幸宮,去京二百余里,鑾輿動軔,俄經旬日,非可朝行暮至也。脫上皇情或思感,欲見陛下者,將何以赴之?且車駕今行,本意只為避暑,則上皇尚留熱處,而陛下自遂涼處,溫清之道,臣切不安。”太宗稱善。
徐充容,太宗造玉華宮于宜君縣,諫曰:“妾聞為政之本,貴在無為。切見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闕初建,南營翠微,曾未逾時,玉華創制。雖復因山藉水非架筑之勞損之又損頗有無功之費。終以茅茨示約,猶興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豈無煩擾之弊。是以卑宮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瑤臺,驕主之作麗。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愿陛下使之以時,則力不竭;不用而息之,則人胥悅矣。”詞多不盡載。
(選自《大唐新語》,有刪改)
乙
上謂房玄齡、蕭瑀曰:“隋文何等主?”對曰:“克己復禮,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
品已上,引之論事。宿衛之人,傳飧而食。雖非性體仁明,亦勵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則照有不通,至察則多疑于物。自以欺孤寡得之,謂群下不可信任,事皆自決,雖勞神苦形,未能盡合于理。朝臣既知上意,亦復不敢直言,宰相已下,承受而已。朕意不然。以天下之廣,豈可獨斷一人之慮?朕方選天下之才,為天下之務,委任責成,各盡其用,庶幾于理也。”因令有司:“詔敕不便于時,即宜執奏,不得順旨施行。”
(選自《舊唐書》,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相應答案標號填在括號內()3分)雖A復B因C山D藉E水F非G架H筑I之J勞K損L之M又N損O頗P有Q無R功S之T費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鑒”是借鑒之意,和《阿房宮賦》“后人哀之而不鑒之”的“鑒”意義相同。
B.“春秋”是四季的代稱,也可以指人的年齡。本文中的“春秋”指的是后者。
C.“太宗將幸九成宮”和《鴻門宴》中“婦女無所幸”的“幸”意思并不相同。
D.“克己復禮”和《諫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終者蓋寡”的“克”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玄素進諫認為君王自專時間久了,錯誤就會越積越多以至于滅亡,太宗采納了他的建議。
B.太宗要到九成宮,馬周認為九成宮離京太遠,太宗不能很好地恪盡孝道,太宗認為建議很好。
C.針對太宗造玉華宮一事,身為女子的徐充容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太宗也毫不在意地接受了。
D.房玄齡、蕭瑀認為隋文帝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然而太宗還看到了他獨斷專行的一面。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向使君虛受于上,臣弼違于下,豈至于此。(4分)
(2)愿陛下使之以時,則力不竭;不用而息之,則人胥悅矣。(4分)
14.請結合文本談談一代明君應具備怎樣的素養?(3分)
答
10.FKO(雖復因山藉水,非架筑之勞;損之又損,頗有無功之費)
11.D(兩個“克”意思不同,前者為“約束”,后者為“能夠”。)
12.C(“太宗也毫不在意地接受了”無中生有。)
13
(1)如果君王在上虛心接受臣子的建議,臣子在下糾正君王的過失,怎么能到這個地步。("向使""弼違""豈"各1分,語句通順1分)
(2)希望陛下能夠按照時節役使百姓,那么民力就不會枯竭;不役使百姓的時候就使他們休養生息,那么百姓都會高興。("使""息""胥"各1分,語句通順1分)
14.答案要點:①從善如流;②胸襟寬廣;③兼聽廣納;④知人善任。(每點1分,答滿三點即可滿分,其他答案需與文本內容相關且言之成理,亦可)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