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杰,字子英,陽城人。正統十年進士。巡按江西,捕誅劇盜,奸宄斂跡。復按順天諸府。大水,牧官馬者乏芻,馬多斃,有司責償,杰請免之。開中鹽引入米振饑。疏入為部所格景帝卒從杰議超擢江西按察使發寧王奠培淫亂事革其護衛治行聞賜誥旌異。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歲兇振救,民無流移。召為戶部左侍郎。時黃河遷決不常,彼陷則此淤。軍民就淤墾種。奸徒指為園場屯地,獻王府邀賞,王府輒據有之。杰請獻者謫戍,并罪受獻者。從之。江西盜起,以杰嘗再蒞其地得民,詔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荊、襄流民數十萬,朝廷以為憂。祭酒周洪謨嘗著《流民圖說》,謂當增置府縣,聽附籍為編氓,可實襄、鄧戶口,俾數百年無患。都御史李賓以聞,,帝善之。十二年,遂命杰出撫。遍歷山溪,宣朝廷德意,,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至,無產及平時頑梗者,驅還其鄉,而附籍者用輕則定田賦。民大悅。因相地勢,以襄陽所轄鄖縣,居竹、房、上津、商、洛諸縣中,道路四達,去襄陽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將吏鮮至,猝有盜賊,府難遙制。乃拓其城,置鄖陽府,以縣附之。且置湖廣行都司,增兵設戍,而析竹山置竹溪,析鄖置鄖西,析漢中之洵陽置白河,與竹山、上津、房咸隸新府。又于西安增山陽,南陽增南召、桐柏,汝州增伊陽,各隸其舊府。制既定,薦知鄧州吳遠為鄖陽知府,諸縣皆擇鄰境良吏為之。流人得所,四境乂安。將還,以地界湖廣、河南、陜西,事無統紀,因薦御史吳道宏自代。詔即擢道宏大理少卿,撫治鄖陽、襄陽、荊州、南陽、西安、漢中六府。鄖陽之有撫治,自此始也。杰以功進右都御史。
杰數揚歷于外,既居內臺,不欲出。荊、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請還朝。會南京兵部缺尚書,以杰任之。杰疏辭。不許。遂卒于南陽,年六十一。鄖、襄民為立祠,詔贈太子太保。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1)大水,牧官馬者乏芻,馬多斃,有司責償,杰請免之。
( 2)其初至,無產及平時頑梗者,驅還其鄉,而附籍者用輕則定田賦。
參考答案
4.D
5.C 流民指因自然災害或戰亂而流亡在外,生活沒有著落的人。
6.B “最終原杰就把獻土地的人貶去戍邊,給接受土地的人定罪”錯誤,文中有“杰請獻者謫戍,并罪受獻者”,說明這些只是原杰上疏的內容,文中沒有原杰治理獻土地和收土地的人的處罰記載。
7.(1)順天府發大水,放牧官家馬匹的人缺乏草料,許多馬匹死去,官吏責令他們賠償,原杰上書請求免于賠償。
(2)那些剛到此地的流民,平時虛妄不順從的就驅逐返回他的家鄉,附入本地戶籍的按輕的制度來確定田賦。
【參考譯文】
原杰,字子英,陽城人。正統十年考中進士。巡按江西時,捕獲誅殺 強悍的大盜,違法作亂的人收斂了自己的行為。他又巡按順天府。順天府發大水,放 牧官家馬匹的人缺乏草料,許多馬匹死去,官吏責令他們賠償,原杰上書請求免于賠 償。建議用輸送糧食換取食鹽運銷權的方式,發給鹽引憑證輸入米來賑濟饑荒。他 的奏疏呈入后,被戶部阻止,但景帝最后還是聽從了原杰的建議。破格提升他為江西 按察使。原杰揭發寧王朱奠培淫亂的事情,革去他的護衛。原杰的政績上報到朝廷, 賜誥命獎賞。
成化二年,他在山東就任為右副都御史,巡撫該地。遇到荒年,他設法賑濟救災, 使百姓沒有流離遷徙。他被召回任戶部左侍郎。當時黃河崩決改道沒有規律,那里 淹沒就這里淤塞。軍民在淤塞的地區開墾種植,奸徒卻說那些地方是園場屯地,就獻 給王府以邀賞賜,王府便總是據為己有。原杰奏請將獻出田地的人貶去戍邊,并給接 受土地的人加罪。江西盜賊起事,因原杰曾兩次到那里做官,很得民心,皇上下詔派 他去治理。原杰逮捕并殺了六百余人,其他的全部解散。
荊、襄地區有流民幾十萬,朝廷很憂慮。祭酒周洪謨曾著有《流民圖說》,說應當 增設府縣,聽任流民附入本地戶籍的外地人為本地平民,這樣可以核實襄陽、鄧州戶 口,使幾百年沒有禍患。都御史李賓將該書上奏朝廷。皇上認為好。十二年,就命原 杰出朝廷巡視。原杰走遍山川溪谷,宣傳朝廷仁德的意旨,流民們都欣然愿意附入當 地的戶籍。那些剛到此地的流民,平時虛妄不順從的就驅逐返回他的家鄉,附入本地 戶籍的按輕的制度來確定田賦。百姓非常高興。原杰又察看地形走勢,因襄陽府所 轄的鄖縣,在竹山縣、房縣、上津、商、洛五縣之中,道路四達,離襄陽有五百余里,山林 阻隔,官吏很少抵達,一旦有盜賊發生,官府難以在遠處控制,于是拓展該城,設置鄖 陽府,使這些縣附屬于它。他還設置湖廣行都司,增兵軍隊設置守衛,從竹山縣分出 設置竹溪,從鄖縣分出設鄖西,從漢中的旬陽分出設白河縣,將它們與竹山、上津、房 縣都歸屬于新府。制度定下后,他推薦鄧州知州吳遠為鄖陽知府,各縣知縣都選擇鄰 境的良吏來擔任。流民各得其所,四境平安。他將要回來時,因該地處湖廣、河南、陜 西交界,事情沒有頭緒,便推薦御史吳道宏來代替自己。詔令馬上提升吳道宏為大理 寺少卿,巡撫治理鄖陽、襄陽、荊州、南陽、西安、漢中六府。鄖陽有巡撫,即從這時開 始。原杰以此功勞升為右都御史。
原杰多次任職在外,入居都察院后,便不想再出朝廷。他受命赴荊、襄,不是出于 自己的意愿。事情辦完后,馬上請回朝。正好南京兵部缺尚書,便委任原杰。原杰上 疏推辭,皇上不許。他最后死于南陽,終年六十一歲。鄖陽、襄陽百姓給他立祠,詔令 贈他為太子太保。
關鍵詞:“原杰,字子英,陽城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