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峻,字孝標,平原人。峻生期月,母攜還鄉里。宋泰始初,青州陷魏。峻年八歲,為人所掠至中山,中山富人劉實憫峻,以束帛贖之,教以書學。魏人聞其江南有戚屬,更徙之桑乾。峻好學,家貧,寄人廡下,自課讀書,常燎麻炬,從夕達旦,時或昏睡,爇其發,既覺復讀,終夜不寐,其精力如此。
齊永明中,從桑乾得還,自謂所見不博,更求異書,聞京師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謂之“書淫”。時竟陵王子良博招學士,峻因人求為子良國職,吏部尚書徐孝嗣抑而不許,用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明帝時,蕭遙欣為豫州,為府刑獄,禮遇甚厚。遙欣尋卒,久之不調。天監初,召入西省,與學士賀蹤典校秘書。峻兄孝慶,時為青州刺史,峻請假省之,坐私載禁物,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好峻學,及遷荊州,引為戶曹參軍,給其書籍,使抄錄事類,名曰《類苑》。未及成,復以疾去,因游東陽紫巖山,筑室居焉,為《山棲志》,其文甚美。
高祖招文學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進,擢以不次。峻率性而動,不能隨眾沉浮,高祖頗嫌之,故不任用。乃著《辨命論》以寄其懷。
論成,中山劉沼致書以難之,凡再反,峻并為申析以答之。會沼卒,不見峻后報者,峻乃為書以序之曰:“劉侯即有斯難,值余有天倫之戚,競未之致也。尋而此君長逝,化為異物……”
峻又嘗為《自序》,其略曰:“余自比馮敬通,而有同之者三,異之者四。何則敬通雄才冠世,志剛金石;余雖不及之,而節亮慷慨,此一同也。敬通值中興 明君,而終不試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擯斥當年,此二同也。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坎坷,此三同也。敬通當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躍馬食肉;余自少迄長,戚戚無歡,此一異也。敬通有一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禍同伯道,永無血胤,此二異也。敬通臂力方剛,老而益壯;余有犬馬之疾,溘死無時,此三異也。敬通雖芝殘蕙焚,終填溝壑,而為名賢所慕,其風流郁烈芬芳,久而彌盛;余聲塵寂漠,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將同秋草,此四異也。所以自力為敘,遺之好事云。”
峻居東陽,吳、會人士多從其學。普通二年,卒,時年六十。門人謚曰玄靖先生。
(節選自《梁書·劉峻傳》,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山富人劉實憫峻
B.及遷荊州,引為戶曹參軍
C.所以自力為敘,遺之好事云
D.敬通值中興明君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峻因人求為子良國職
B.遙欣尋卒,久之不調
C.乃著《辨命論》以寄其懷
D.余雖不及之,而節亮慷慨
11.以下六句話分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劉峻勤奮好學的一組是(
①常燎麻炬,從夕達旦
④給其書籍,使抄錄事類⑤高祖招文學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進⑥吳、會人士多從其學
A.①②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北魏人聽說劉峻在江南有親戚,就把他轉移到桑乾。他家里很窮,寄居在別人的廊檐下,刻苦攻讀,經常通宵達旦。
B.明帝時,蕭遙欣任豫州郡守,劉峻擔任府刑獄,蕭遙欣待他很好,后推薦他到西省,和學士賀蹤一起負責點校官府的典籍。
C.劉峻為安成王編《類苑》,因病未完成,接著到東陽紫巖山游玩,建了房屋居住在那里,寫了一篇文辭很美的《山棲志》。
D.劉峻認為馮敬通在世時沒有受重用,但死后被很多名賢敬慕,其名聲越來越大;自己一生平淡,世人不知,慨嘆就像草木枯謝一樣無人記起。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峻請假省之,坐私載禁物,為有司所奏,免官。(3分)
(2)峻率性而動,不能隨眾沉浮,高祖頗嫌之,故不任用。(4分)
(3)余自少迄長,戚戚無歡,此一異也。(3分)
參考答案
9.C(遺:留給)
10.D(A介詞,通過/副詞,于是,就B音襯詞,無意義/用在主謂之間,取獨C連詞,表目的,來/介詞,因為D雖然)山東中學聯盟網
11.B
12.B
13.(1)劉峻請假去看他,因私下運載禁止的物品,被有關部門告了,撤去了官職。(3分)
(2)劉峻憑個性辦事,不愿和大伙一起隨波逐流,梁武帝很討厭他,所以不任用他。(4分)
(3)我自幼到大,常常是沒有歡樂,只有憂愁,這是不同之一。(3分)
【參考譯文】
《辨命論》寫完后,中山劉沼寫信來詰難他,這樣反復多次,劉峻每次都回信申述,分析回答劉沼提的問題。不巧劉沼死了,劉峻沒有收到回信……
劉峻居在東陽時,吳郡、會稽不少人都跟他學習。普通二年(521)死去,終年六十歲。他的學生追謚他為玄靖先生。
關鍵詞:“劉峻,字孝標,平原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