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克勤,字去矜,寧海人,授濟寧知府。時始詔民墾荒,閱三歲乃稅。吏征率不俟期,民謂詔旨不信,輒棄去,田復荒。克勤與民約,稅如期。區田為九等,以差等征發,吏不得為奸,遂野田日辟,民食以裕。又立社學數百葺孔子廟堂教化興起。盛夏,守將督民夫筑城。克勤曰:“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復困于此役?”請之中書省,得罷役。濟寧人皆贊之。視事①三年,戶口增數倍,一郡饒足。
【注釋】①視事:辦公。
9. 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畫兩處)
又 立 社 學 數 百 葺 孔 子 廟 堂 教 化 興 起
10.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復困于此役?
11. 結合選文內容,用自己話分析方克勤是如何做到“視事三年,戶口增數倍,一郡饒足”的。(答出兩點即可)
【答案】
9. 又立社學數百/葺孔子廟堂/教化興起
10. 示例:百姓正忙著耕種,沒有空閑,怎么能再被這種勞役困住呢?
11. 示例:(1)方克勤取信于民,按照約定時間向百姓征稅;(2)他政公平公正,按照田地等級征稅;(3)他重視教育教化,建學校,修孔子廟堂;(4)他體恤百姓,為百姓請命免除徭役。
【解析】
【9題詳解】
考查文言句子斷句。
句意:同時(方克勤)又設立學堂幾百個,修繕孔子廟堂,興起教育文化的風尚。
“又立社學數百”和“葺孔子廟堂”為方克勤為教育所做的舉措,二者為并列短句,中間停頓;“教化興起”為最終效果,單獨成句。故斷句為:又立社學數百/葺孔子廟堂/教化興起。
【10題詳解】
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
方:剛剛,正;耕耘:耕種;暇:空閑;奈何:怎么能,怎么辦;役:勞役。
【11題詳解】
考查內容理解概括。
根據“克勤與民約,稅如期”可概括為:方克勤取信于民,按照約定時間向百姓征稅;
根據“區田為九等,以差等征發”可概括為:他為政公平公正,按照田地等級征稅;
根據“又立社學數百,葺孔子廟堂,教化興起”可概括為:他重視教育教化,建學校,修孔子廟堂;
根據“請之中書省,得罷役”可概括為:他體恤百姓,為百姓請命免除徭役。
參考譯文:
方克勤,字去矜,寧海人。被授予濟寧知府。當時朝廷下詔號召百姓開墾荒地,三年后才征繳賦稅。然而當地官吏征收賦稅都不等到三年的期限,百姓都說詔旨不可信,于是就棄田離去,田地又再次荒蕪。方克勤就與百姓互相約好,賦稅一定按期限(三年后)交納。區分田地為九等,按田地的等級征稅,官吏不得耍奸,田地一天天開墾起來,老百姓的糧食已經充足。同時(方克勤)又設立學堂幾百個,修繕孔子廟堂,興起教育文化的風尚。盛夏時節,守城將領督使百姓修筑城池,方克勤說:“百姓這個時候正在耕耘田地都忙不過來,怎么能夠承受這么重的工程。”就寫信到中書省去為百姓請命,得以停止服役。濟寧人都稱贊他。(方克勤)在這里做事三年,人丁興旺了幾倍多,整個縣郡都豐衣足食。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