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新年已經過去了,轉眼元宵佳節已至。
但疫情當前,注定會沖淡元宵的喜悅,讓我們始終心懷憂戚。
越是風雨,越要堅強;越是困難,越要心存希望。
天寒地凍不會長久,春風正在來的路上。
愿這個元宵,帶來一年的安康,帶走所有的不詳。
天上月圓,地上人安。無論你在哪里,眼前或是天涯,這一天,愿你與最愛的人一起分享。
元宵節由來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在中國,農歷正月是元月,古代稱夜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名為“元宵節”。
元宵節最早起源于漢代,中國自漢代開始即在元宵燃燈,由此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風俗。
燈與河川,二月人間。今年的元宵,受疫情影響,勢必會與以往有所不同。
但我的祝福卻只增不減,愿你始終相信,災難會過去,希望在前方,萬家燈火正輝煌。
元宵節寓意
元宵節,元氣一始。
往往立春后萬物只是開出枝芽,還未開花時,人們便制作各式五彩繽紛的花燈高懸街頭。
做燈的手藝人心靈手巧,在燈上畫滿各種繁花和飛禽走獸,再以染色紙綴以各路鮮艷色彩。
傳統中國年,為了慶祝這一天的到來,男女老少都會出門逛廟會、賞燈花、猜燈謎。
“火樹銀花燈如晝,寶馬雕車香滿路”,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我們用滿街的燈火通明盡情狂歡,迎接新年的啟程,也誠心祈愿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希望以后每一天,都如同這個夜晚一樣光明幸福。
元宵節習俗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元宵節還是唯一的浪漫節日。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節的燈火,給男女提供了邂逅的機遇,在熱鬧當中尋找那個一見傾心的人,將最美好的時光,定格在元宵之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由來已久的習俗。元宵佳節,寄托著中國人追求團圓和美滿的愿望。
全家人一起分享一碗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征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和睦相處。
湯圓是美好的寄托,幸福的掛念;湯圓是一種祈福,祈愿以后,路途順遂圓滿。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各類花燈不一而足。
每逢此時大街小巷,燈火不絕,在那光明璀璨的夜里,燈是地上的星,星是天上的燈。
如此一番“鬧花燈”,倒是讓花燈比春天的花,更提早地來到了人們的生活里。
而這場在春天伊始,和五光十色光影下的節日狂歡,既寓意這舊年的徹底結束,想來也昭示了人們對新一年生活“繁花似錦”的美好祈愿。
分享一碗湯圓, 湯圓是和和美美,團團圓圓;湯圓是美好的寄托,幸福的掛念;湯圓是一種祈福,祈愿以后,路途順遂圓滿。
分享一份感動, 感動是,無論春夏秋冬,溫熱寒涼,你都在我身邊;感動是,有些人,陪你走了一年又一年,不問緣由,只有相伴;感動是,無助的時候,他們溫暖的雙手;歡喜的時候,他們一起歡呼雀躍!
分享一份友情, 友情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你需要的時候,他總會出現;友情是,相知相惜,透過對方的眼,看到更加完整的自己;友情是,相互的付出,相互的鼓勵,相互的陪伴!
分享一份關愛, 關愛是,父母半夜悄悄為你掖上的被角;關愛是,朋友突然為你送到的生日驚喜;關愛是,默默地為身邊的人,送上祝福。
分享更是一份祈愿。愿在外奔波的你有人掛念;愿與家人吃團圓飯的你心暖情濃;愿人間災難至此盡,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在這花好月圓夜, 愿您與最愛的人,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留住美好,留住愛!喜度元宵美好夜晚,愿你幸福快樂到永遠!
在這萬家燈火時, 致敬那些始終堅守的身影!他們也有家,有孩子,有親人,在這本應團圓的元宵,他們卻始終奮斗在站“疫”的第一線。除卻君身三重雪,天下誰人配白衣。感謝你們,你們是名副其實的英雄。
世界很大,幸福很小。希望如約而至的不止元宵佳節,還有疫情過后平安的你。
守萬家燈火,候春暖花開!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關鍵詞: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