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下棋的人都知道一句話:“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
善于下棋的人,總是先要把握棋局發展的“勢”;不善下棋者,只從局部著眼,計較于一子一時的得失,結果常常因小失大。
史學家薛居正的《勢勝學》開篇第一句即為:“不知勢,無以為人也。”
一個人如果不明白事物發展的趨勢,就缺少為人處世的根基。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人生一世,切不可不懂“勢”。
01.識勢而待,拼的是心態
我們都知道狼很厲害,但事實上,狼因為體型較小,若想要捕捉比它大的動物, 往往離不開自己獨有的智慧。
狼群追趕鹿,若鹿躲進了河中,狼群便會停滯不前。因為貿然進去,很容易會被鹿踢傷。于是,狼群選擇分成兩組,退守在兩岸,并不主動攻擊,只是不時地將試圖沖上河岸的鹿逼回到河中,直至鹿力氣耗盡。
若狼群將鹿趕到危巖邊緣,看似鹿已無退路,可往往狼群在這時,便會放棄獵物。因為若狼繼續攻擊,就有可能和公鹿一起跌入峽谷。狼很聰明,它們覺得為了不確定的成功而付出生命代價顯然是不值得的。
生活中的我們經常如狼一般,面臨抉擇時,進退維谷。進,可能風險莫測,退,可能前功盡棄。
君子不立危墻。聰明人不會將自己置于險境,前路未明時就急著冒進,也不會一擊即潰,道路受阻時就慌忙后退。
人生進退,生活好壞,端看心態。心態好了,再大的難關也不能把人嚇退,心態不好,再小的困難也仿佛天塌了一般。
有句話是:成功始于覺醒,心態決定命運。
三思而后行,謀定而后動。識勢而待,拼的是心態。既要穩得住,也能守得住。
02.順勢而為,靠的是能力
《孫子兵法》有云:“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之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意思是,善于用兵作戰的人,總是從自己創造的有利作戰態勢中去追求勝利,而不苛求部屬以苦戰取勝。
齊桓公時,齊軍攻打魯國。曹劌為魯莊公謀士,齊軍三次擊鼓進攻,卻直到第三次,曹劌才說可以迎戰。齊軍敗走。魯莊公準備驅車追擊。曹劌又先細細查看后方決定追擊。結果,大勝齊軍。
戰后,魯莊公問曹劌為何如此,曹劌回答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敵軍士氣消耗殆盡,而我軍士氣卻剛剛振奮,便是我軍戰勝他們的時候。而齊軍雖敗走,卻不知真假,便要先查看一番,當發現他們車轍已亂,軍旗已倒,才能放心追擊。”
順勢而為不是順其自然,是識勢之后的伺機而動,順的是大勢,行的是本事。既要有對局勢的判斷力,又要有對行動的果敢力,還要有對事態的掌控力。
判斷得當,才能抓住機會;行動果決,才能搶占先機;掌控得宜,才能無懼變化。
這才是真正的順勢而為,如此,方能行穩致遠。
03.乘勢而上,憑的是積累
孟子說,“齊人有言: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意思是,即使你有智慧,也不如趕上一個好時機。就算有好的犁鋤,也不如等待農時。
可見,把握時機才是最高的智慧。
所謂時機,稍縱即逝,怕的不是缺少智慧,怕的是缺少積累。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來自湖南邵陽的外賣小哥雷海為擊敗北大碩士彭敏奪得冠軍。
雷海為從小熱愛詩詞,卻因故未能進入大學,早早踏入社會的他,輾轉多個城市,感受生活的磨礪,卻沒有放下對詩詞的熱愛。
工作之余,他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讀詩詞上面。沒錢買書,就去書店里背,然后回到家里再默寫下來。送外賣等餐或者休息的時候,他也會抽空翻翻隨身攜帶的《唐詩三百首》。
雷海為說:“我真的沒有想到,13年前的讀詩背詩,能夠讓我站在央視的舞臺上。”
在獲得冠軍后,雷海為受聘成為了成都某學校的全職教研教師。
西晉教育家虞溥曾說過,“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
意思是,一點一滴的積累最終也能匯成江河山川。
蟬鳴一夏,居地三載;荷開一月,一日而成。
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
把上升的路看作攀巖式的,即便腳下沒有石頭,亦可另辟蹊徑,繼續攀登。如此,方能在時機到時,乘勢而上。
04.
《勢勝學》中寫到,“天生勢,勢生杰。人成事,事成名。”上天造就時勢,時勢造就豪杰,人成就事業,事業成就人的名望。
可見,時勢使然,事在人為。
雖然時勢造就結果,但這世間最不可預估的變數就是人自身,做與不做,做多做少,行與不行,行遠行近,皆看心力。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執子間當審時度勢,落子時應順勢而為,提子時可乘勢而上。
人生于世,進要進得干脆,退需退得利落,拼則拼得盡力。
關鍵詞:國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