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關鍵詞:古文觀止,宋文
世人都稱贊孟嘗君能夠招賢納士,賢士因為這個緣故歸附他,而孟嘗君終于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兇殘的秦國逃脫出來。唉!孟嘗君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的首領罷了,哪里能說是得到了賢士!如果不是這樣,(孟嘗君)擁有齊國強大的國力,只要得到一個賢士,(齊國)就應當可以依靠國力在南面稱王而制服秦國,還用得著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嗎?雞鳴狗盜之徒出現在他的門庭上,這就是賢士不歸附他的原因。
選自《臨川先生文集》,《孟嘗君傳》指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
稱:稱頌,贊揚。
孟嘗君:姓田名文,戰國時齊國公子(貴族),封于薛地(今山東省滕縣東南)。
士:士人,指品德好、有學識或有技藝的人。
歸:投奔,投靠。
卒,終于,最終。
賴:依仗,依靠。
其:指門下士。
特:只,僅,不過。
雞鳴狗盜:孟嘗君曾在秦國為秦昭王所囚,有被殺的危險。他的食客中有個能為狗盜的人,就在夜里裝成狗混入秦宮,偷得狐白裘,用來賄賂昭王寵妃,孟嘗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關時,正值半夜,關門緊閉,按規定要雞鳴以后才能開關放人出去,而追兵將到。于是他的食客中會學雞叫的人就裝雞叫,結果群雞相應,終于及時賺開城門,逃回齊國。后成為孟嘗君能得士的美談。
雄:長、首領。
耳:罷了。
擅:擁有。
宜:應該
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坐位面向南,故云。
制:制服。
夫:發語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