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快樂老人報》報道,最近有一份老年消費調查問卷顯示:
在接受調查的2096位老人日常花費中,30.74%花在日常開支,23.51%補貼兒女,只有3.3%用在了自己的休閑生活上。
這,是大多數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窮養自己,富養兒孫。
01
給子女幾十萬,卻沒買過新衣。
《快樂老人報》讀者,湖南長沙71歲的李安華(化名)對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她說:“希望我的故事能點醒一些人,不要再苦自己。”
退休前10年,我對自己的投資幾乎為零,所有的錢和時間都給了兒女。
我退休沒多久老伴便去世了,我把房子租出去,輪流在兩個子女家幫忙帶孫。
當時,兒子和女婿嫌上班坐公交辛苦要買車,我各資助了5萬元。
每年,我還要給孫子外孫零花錢、買玩具、打紅包。
如果記賬的話,可以寫本書了,幾十萬是花出去了。可我呢,幾年沒買過一件新衣。
我在兒女家住了9年,買菜做飯搞衛生一人承包。
買米,提大件玩具,都是坐公交搬回家,坐小車的福都沒享過。
2010年,我患上了高血壓等四五種病,我跟兒女說:“我想回自己家住了!”
搬回家后,我花了好幾個晚上才想通:既然出力不討好,不如管好自己。
第一件事,我把房子重新做了裝修。刷上墻漆,換了新家電家具,讓自己住得更舒服。
第二件事,學習。2012年,我去老年大學報了3個班,唱歌、畫畫、手工。在那,我結識了閨蜜,上課之外,我們相約一起逛街、互相幫助。
第三件事,旅游。用了兩年時間,我將國內走了個遍。2014年,我做了一個更瘋狂的決定:花兩萬元去美國玩了一個月。
我很享受現在的狀態,只有對自己好,生活才會對你好。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王堂生說:多數老年人都受“子女好,自己就好”的影響,把更多的金錢和精力都投入給子女,有時結果卻適得其反。
對老人而言,富養自己才是不給子女添麻煩。
所謂富養自己,首先要掌握個人與子女之間的度,在自己吃住好、身體好、有閑錢的前提下再考慮幫襯子女。
甚至可向子女提點要求,如想出去旅游等。
02
老人懂得富養,是全家的福氣。
河北唐山71歲的沈靜有個400多人的中老年旅游QQ群,她搜集過大家的體檢情況,發現愛為自己消費的,老年病少很多:
“有個每次旅游都去的80歲老先生,心臟功能跟50歲者差不多;有個55歲的姐妹有高血壓,去年為幫兒子買房改吃價格低廉的藥物,一下中風了。”
重慶南坪街68歲的郭楊春則談起一位每月有4000多元養老金的朋友,“她存了100多萬,給子女買車買房,對自己卻太節省。她有骨質增生,她先生想把老房賣了換個有電梯的,她嫌差價太大,結果去年爬樓摔了一跤。現在坐輪椅,還是得換電梯房。”
人老了,舍得富養自己,才能更健康,日子過得更好。
湖北武漢74歲的顧韶安和老伴每月養老金加起來才4000元,他把錢分成六部分:
生活費1500元,存1000元,300元用于保健(每周去次理療館每人每月100元,每月買泡腳中藥、養生書100元),500元作為旅游基金保證每年一次出省游;300元作為孫輩支出或其他,400元作社交費用,“養老金雖少,可我們去過16個省,出國4次了”。
“資助子女是愛的表現,但要掌握尺度。”
北大社會學教授夏學鑾建議,老年父母除存養老錢外,在健康投資、出游、社交方面也應有所支出,這些花費能提高生活質量。
人到老年,富養自己,有個好身體,有個好心情,自己過得好,全家都有福。
03
貼補兒孫要有度,無需留金山。
67歲沈金娥(化名)的故事很典型。喪偶的她9年前從四川成都某中學退休后,搬到重慶和兒子住。
當年兒子準備結婚,她把老家福利房賣了30萬,替兒交首付15萬。
為不顯得偏心,她給兩個女兒每人5萬,還幫外孫、外孫女各買了保險。
可兒子和兒媳接連換工作,又碰上生孩子,房貸壓力落到沈金娥身上。
就這樣,她攢下的40萬也兩年內全貼補給了兒孫。
沈金娥說,自己退休工資將近4000元,可現在是個“月光族”,有苦難言。
我們身邊有很多老年人,但有一分錢,就想著給兒孫買這買那。自己卻舍不得吃穿,過得緊巴巴。
林則徐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子若強于我,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錢有何用,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子孫如果像我這樣優秀卓越,那么我就沒有必要給他留錢,賢能的人擁有過多的金錢,會消磨他的斗志;
子孫如果沒我優秀能干,那么我留給她錢也沒用,愚笨的人擁有過多的金錢,會增加他的過失。
這話說得何其精辟透徹,又何其超脫,值得中國的父母們好好學習。
兒孫自有兒孫福,真沒必要給兒孫們留錢了。
自己存的錢,自己花,富養一下自己沒錯。
04
富養并不貴,觀念要轉變。
很多朋友聽到“富養”二字,首先想到的是“得有錢”。
有錢誰不會富養?沒錢,怎么說都是空話。
其實,真正的富養,并非是指物質上的奢侈,而是指在物質上善待自己,給自己富足的精神生活。
買不起幾十萬一套的家具,去家具市場也能淘到物美價廉的寶貝;把房子收拾整潔,換一塊干凈的桌布,再放上一束鮮花,賞心悅目;花鳥魚蟲也有普通價位的,一樣能帶來樂趣......
這些,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富養”著自己。
富養的生活從來不貴,關鍵是要有這種意識。
所以,新老人們,盡快改變固有的生活態度,趕上新時代的浪潮,富養自己,讓自己的老年活得更精彩,更美麗吧!
05
老人富養,有5件“奢侈品”。
子女對父母富養,是一種真正的孝順,中老年人對自己的富養,則是一種更高超的生活態度!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需要什么樣的富養,又應該如何富養自己呢?
從近百位過來人的總結中,記者梳理出,老人富養自己要先擁有5件“奢侈品”。
1. 屬于自己的時間
人老了,時間雖多,但很珍貴,一定要多花在自己身上。
可以去學習、跳舞、健身、養花,都能豐富我們的生活。如帶孫,可約定只帶兩三年。
2. 舍得花錢的心
我們后半生的消費是有限的,沒有必要對自己吝嗇,也省不到哪去。能給自己花一塊的,決不去花八毛。
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偶爾買點貴東西,能提升生活品質。
3. 懂自己的朋友
老了不要只圍著家庭轉,也要有自己的小圈子,多走出家門和好朋友聚會玩耍,就不會掉進孤獨的黑洞。
4. 敢于表達的氣魄
廣東網友“得閑”說,針對兒子“啃老”,他寫了封長信,細數不易和期望,兒子理解后就改正了。
5. 小病也不扛的意識
每年定期體檢,小毛病拖大了,不僅給自己找罪受,更是給子女添麻煩。
關鍵詞:國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