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飛如舞對瑤臺,一頂春云若剪裁。
誰為移根蓂莢畔,玉雞應為太平來。
北宋詩人王令寫的七絕《白雞冠花》:如飛如舞對瑤臺,一頂春云若剪裁。誰為移根蓂英畔,玉雞知應太平來。
雞冠花品種甚多,常見的有紅、白兩色。紅的雞冠花艷麗非凡,光彩照人;白色的雞冠花則淡雅秀逸、別有風致。正如環(huán)肥燕瘦,各有千秋。在這首絕句中,詩人把白雞冠花比作仙境中吉祥的玉雞,以浪漫主義的想象和虛寫的手法傳出了白雞冠花獨具的神韻。
“如飛如舞對瑤臺”。白色的雞冠花昂首挺立,微風輕輕搖動著它的枝葉。它就象一只仙境中的玉雞,正在祥云繚繞的瑤臺邊輕舒雙冀,盤旋起舞。這是用虛寫的手法,對白雞冠花未作任何實際、具體的描寫,而是緊緊抓住白雞冠花帶給人的印象和感受,描繪了它那如飛如舞的形態(tài)。這種避實就虛的寫法,使白雞冠花的形象在讀者的頭腦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比之實寫更能啟發(fā)人的想象,因而也更富有魅力。
“一頂春云若剪裁”。玉雞頭頂上那朵雪白的雞冠,仿佛用天上的春云剪裁而成,顯得那樣潔白,那樣輕柔。正如蔚藍色的天空中一朵無暇的白云,就要隨著春風飄然遠去。雞冠花美就美在花冠上,詩人不屑于用人間常物作實際的比喻,而是突發(fā)奇想,以天上的白云為比,從而把白雞冠花高潔、飄逸的神態(tài)烘托得淋漓盡致。如果說首句繪出了白雞冠花之“形”,這句則重在傳出白雞冠花之“神”。
“誰為移根蓂英畔,玉雞知應太平來。”“誰為”一句扣題,點明詩人所描寫的本是白雞冠花。但是,這樣高雅絕妙的花卉只會天上有,不應人間栽,究竟是誰把它移植到了蓂英瑞草的旁邊呢?下一句詩人自問自答:原來是九州統(tǒng)一、國泰民安,天上的玉雞也知道應和這太平盛世而翩然飛來。這個結尾抒寫了詩人對北宋初年太平景象的衷心贊美,表達了詩人對國運昌盛的美好祝愿。從而使詩歌遠超出一般詠花詩的意境,在寄寓的思想感情上得到了新的升華。
《白雞冠花》吟后深覺其構思新穎、比喻生動,對白雞冠花的描寫可謂形神兼?zhèn)洹O盡其妙。結尾一筆表達了詩人美好的愿望,尤覺筆深意長。
王令 :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