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風雨交,久旱云亦好。杖藜入春泥,無食起我早。
諸家憶所歷,一飯跡便掃。蘇侯得數過,歡喜每傾倒。
也復可憐人,呼兒具梨棗。濁醪必在眼,盡醉攄懷抱。
紅稠屋角花,碧委墻隅草。親賓縱談謔,喧鬧畏衰老。
況蒙霈澤垂,糧粒或自保。妻孥隔軍壘,撥棄不擬道。
此詩為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所作。仇兆鰲《杜詩詳注》:此至德二載春,陷賊中詩,末云:“妻孥隔軍壘。”
全詩分三段,首段四句起,后兩段各八句。首段言冒雨訪蘇端。久旱得雨,為何說“亦好”,此是照下句而言。蓋訪友須晴,但旱后得雨,雖雨亦好也。“無食起我早”,猶陶淵明詩言“饑來驅我去”。次段記蘇君款待之情。《杜臆》:一飯掃跡,世情類然,蘇獨數過傾倒,意良厚矣。又且呼兒具果,延賓取醉,非食而弗愛敬者比。此即年稱“文章有神交有道”也。末段述雨后遣懷之意。花草增妍,糧粒有望。作者處于流離窮困之中,作對景舒愁語,亦無可如何而安之耳。
杜甫 : 杜甫(拼音:fǔ)(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