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羅含俱有宅,春來秋去作誰家。短墻若在從殘草,喬木如存可假花。
卜筑應(yīng)同蔣詡徑,為園須似邵平瓜。比年病酒開涓滴,弟勸兄酬何怨嗟。
庾信,南北朝時著名詩人。唐代余知古《渚宮故事》:庾信因侯景之亂,自建康遁歸江陵,居宋玉故宅,宅在城北三里。羅含,東晉人,時任恒溫別駕,曾在江陵筑茅廬而居。
春來秋去,形容時光流逝。作誰家,不知現(xiàn)在成為誰的住宅了。
從,任從。用法同于“五株桃樹亦從遮”(《題桃樹》)的“從”字。假,借。假花,借喬木之花以娛人。這兩句都是想象之景。首四句中皆自對。
卜筑:擇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蔣詡:漢代名士,門前開三條小路(即“三徑”),只通向其他高士,而不與其他俗人交游,見《文選》李善注引《三輔決錄》:漢代兗州剌史蔣詡,字元卿,杜陵人。衰帝時,以謙直負(fù)盛名。嘗于舍前竹下開三徑,惟故人救濟金仲、羊仲從游之。
邵平瓜的典故見《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長安城東出南頭一門曰霸城門,民見門色青,名曰青城門,或曰青門,門外舊出佳瓜,廣陵人邵平種瓜青門外。杜甫在這里提到蔣詡、邵平,是因為他們都是以前的隱士,并不能拘泥地認(rèn)為杜甫一定門前只開“三徑”,或肯定要去種瓜。這兩句是說,等我們到了江陵,我們在那里蓋房子、在那里的生活也要學(xué)從前隱士高人的樣子。黃生:觀約公同居江陵,此詩囑其預(yù)卜所止,特借先賢舊宅以寓意,乃見詩腸之曲,詩趣之靈。若直言卜居,則無味矣。
比年,近來。這句是說,最近幾年因為生病,酒只能喝一點點。
弟勸兄酬,指杜甫、杜觀兄弟相見后相互勸酒,一同暢飲。“何怨嗟”是說,別人有什么好埋怨的?估計杜甫的家人可能為他病中喝酒的事嘮叨過。
《舍弟觀赴藍(lán)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其三》當(dāng)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歷二年),杜甫56歲,當(dāng)時在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舍弟,對自己弟弟的謙稱。觀,杜觀。藍(lán)田,今在陜西藍(lán)田縣。江陵,今湖北荊州,杜甫當(dāng)時正考慮想攜全家赴江陵。
杜甫 : 杜甫(拼音:fǔ)(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