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詩詞中,長亭已經(jīng)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是送別詩詞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號。長亭送別,灞橋折柳,無盡的傷感惆悵,讓離人淚灑滿了這些事詞中的十里長亭。
【唐】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此詞寫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詞都浸染在一種愁情離緒之中。“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并沒有一個實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連綿不斷的落拓、惆悵和空寞。征途上無數(shù)長亭短亭,不但說明歸程遙遠(yuǎn),同時也說明歸期無望。
《點絳唇·金谷年年》
【宋】林逋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
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
王孫去,萋萋無數(shù),南北東西路。
這首詞以清新空靈的筆觸,渲染出綿綿不盡的離愁,蘊含著作者對人世滄桑、繁華富貴如過眼煙云之慨嘆。詞中直寫離情,讓人黯然銷魂,不盡凄楚哀婉。
《蘇幕遮·草》
【宋】梅堯臣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
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yuǎn)道??霸雇鯇O,不記歸期早。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這首詞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詠春草的三首絕調(diào)之一。抒發(fā)了惜春的情懷,寄寓了身世之感。寫草寫長亭,流露出對宦海浮沉的厭倦,用自怨自艾的語調(diào)表達(dá)了強(qiáng)烈的歸思,也暗寓傷春之意。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抒發(fā)離情最經(jīng)典的作品之一,寫了戀人餞行時難分難舍的別情。“長亭”是寫實,但是并非純客觀的鋪敘,而是通過景物描寫,氛圍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zhǔn)確地傳達(dá)了凄涼的況味。
《石州慢·薄雨收寒》
【宋】賀鑄
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闊。
長亭柳色才黃,倚馬何人先折?
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平沙消盡龍荒雪。
猶記出關(guān)來,恰如今時節(jié)。
將發(fā)。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別。
回首經(jīng)年,杳杳音塵都絕。
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
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fēng)月。
這首詞上片由眼前景寫起,凌空作勢法。下片以“將發(fā)”二字提起,追敘離別,妙筆寫出愁思不解。全詞從目前追憶往日,再由往日回到眼前,進(jìn)而想到日后,交織以寫景、抒情,曲折還復(fù),韻味悠長。
【宋】辛棄疾
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
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
落魄封侯事,歲晚田間。
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
看風(fēng)流慷慨,談笑過殘年。
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dāng)時、健者也曾閑。
紗窗外,斜風(fēng)細(xì)雨,一陣輕寒。
此詞上闋聊聊數(shù)語,約略敘述了李廣的事跡,下片專寫作者自己壯志不得用的感慨。寫霸陵呵夜事,加進(jìn)“長亭解雕鞍”的想象,便覺情景逼真,形神飛動,借漢言宋,感慨極深沉。
《蘭陵王·柳》
【宋】周邦彥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誰識京華倦客?
長亭路,年去歲來,應(yīng)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風(fēng)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shù)驛,
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
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
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這是一首自傷別離的詞,寫離去之愁。詞的構(gòu)思縈回曲折,似淺實深,有吐不盡的心事流蕩其中,長亭路上,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情深意摯,無論景語、情語,都耐人尋味,在詞中形成鮮明的敘事性和戲劇性特色。
《送別》
【現(xiàn)代】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送別》使用的是長亭飲酒、古道相送、折柳贈別、夕陽揮手、芳草離情這類常用的意象。但這短短的一首詞,把這些意象都集中起來,形成了一種集大成的沖擊力。詩中傳達(dá)出感悟人生、看破紅塵的覺悟,彌漫著濃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著頓悟出世的暗示。
關(guān)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