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倚高樓對雪峰,僧來不語自鳴鐘。
孤城返照紅將斂,近市浮煙翠且重。
多病獨愁常闃寂,故人相見未從容。
知君苦思緣詩瘦,大向交游萬事慵。
此當(dāng)是上元二年往蜀州時作。《蜀志》:新津縣甫二里有四安寺,神秀祥師所建。
暮倚高樓對雪峰①,僧來不語自鳴鐘。孤城返照紅將斂②,近市浮煙翠且重③。多病獨愁常閴寂,故人相見未從容④。知君苦思緣詩瘦,太向交游萬事慵。
(首聯(lián)鐘樓,次聯(lián)暮景,下四寄裴。【顧注】僧來不語,寫出彼此落落,漫不相顧之狀。惟旅中寂寞,故愈想故人耳。趙大綱曰:裴之貌瘦,雖由耽詩所致,然于故舊交情亦太疏矣。蓋裴在蜀州,但寄詩而未嘗一過,故公諷之如此。)
①楊德周曰:縣有修覺山,其上為寶華山,以峰頂多雪,又名雪峰。②張正見詩:“秋色照孤城。”③王融詩:“迅節(jié)瀹浮煙。”④謝朓箋:“從容讌語。”
《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迪》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該詩是作者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時作,詩人暮豋四安寺時有感而發(fā),寫下此詩寄與好友裴十迪。
杜甫 : 杜甫(拼音:fǔ)(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