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瑄惡顧彥朗與王建相親,恐其合兵圖己,謀于田令孜,令孜曰:“建,吾子也,不為楊興元所容,故作賊耳。今折簡召之,可致麾下。”乃遣使以書召之,建大喜,詣梓州見彥朗曰:“十軍阿父見召,當(dāng)往省之。因見陳太師,求一大州,若得之,私恩足矣!”乃留其家于梓州,率麾精兵二千,與從子宗歲、假子宗瑤、宗弼、宗侃、宗弁俱西。
建至鹿頭關(guān),西川參謀李義謂敬瑄曰:“王建,虎也,奈何延之入室!彼安肯為公下乎!”敬瑄悔,亟遣人止之,且增修守備。建怒,破關(guān)而進,敗漢州刺史張頊于綿竹,遂拔漢州,進軍學(xué)射山,又敗西川將句惟立于蠶北,又拔德陽。敬瑄遣使讓之,對曰:“十軍阿父召我來乃門而拒之重為顧公所疑進退無歸矣。”田令孜登樓慰諭之,建與諸將于清遠橋上髡發(fā)羅拜,曰:“今既無歸,且辭阿父作賊矣!”顧彥朗以其弟彥暉為漢州刺史,發(fā)兵助建,急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還屯漢州。敬瑄告難于朝,詔遣中使和解之,又令李茂貞以書諭之,皆不從。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七十三》,有刪改)
1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詣梓州見彥朗 詣:拜訪 B.當(dāng)往省之 省:探望
C.敬瑄遣使讓之 讓:責(zé)備 D.田令孜登樓慰諭之 諭:勸說
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十軍阿父召我來乃門而拒之重為顧公所疑進退無歸矣。
A.十軍阿父召我/來乃門而拒之/重為顧公所疑/進退無歸矣
B.十軍阿父召我來/乃門而拒之重/為顧公所疑進/退無歸矣
C.十軍阿父召我來/乃門而拒之/重為顧公所疑/進退無歸矣
D.十軍阿父召我/來乃門而拒之重/為顧公所疑進/退無歸矣
13.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陳敬瑄擔(dān)心顧彥朗與王建會合謀算計自己,便和田令孜商量解決辦法。
B.王建收到田令孜寫的信后,便去投陳敬瑄門下,還得到了一個大州。
C.王建發(fā)現(xiàn)陳敬瑄阻止他西進,先后攻克了鹿頭關(guān)、漢州、德陽等地。
D.顧彥朗幫助王建進攻成都,三天沒有攻打下來,撤軍回到漢州駐扎。
14.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王建,虎也,奈何延之入室!彼安肯為公下乎!
答
11.A (詣:到)
12.C(十軍阿父召我來,乃門而拒之,重為顧公所疑,進退無歸矣。)
13.B(原文說的是“因見陳太師,求一大州,若得之,私恩足矣”,指向陳敬瑄要一個大州,如果得到了便滿足了自己的愿望)
14.王建這個人,是一頭猛虎,怎么能引他入室呢 他哪里會甘心情愿地在你的手下!
( “……,……也”判斷句式1分,“奈何”怎么能1分,“延”引進1分,“安”哪里、怎么1分,“下”位居下位的人、手下1分,語氣、句意1分)
關(guān)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