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皇帝①即阼,謁高廟。右丞相平徙為左丞相,太尉勃為右丞相,大將軍灌嬰為太尉。諸呂②所奪齊楚故地,皆復與之。
五月,齊太倉令淳于公有罪當刑,詔逮獄徙系長安。太倉公無男,有女五人。太倉公將行會逮,罵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緩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緹縈自傷泣,乃隨其父至長安,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復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妾愿沒入為官婢,贖父刑罪,使得自新。”書奏天子,天子憐悲其意,乃下詔曰:“蓋聞有虞氏之時,畫衣冠異章服以為僇③,而民不犯。何則?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歟?吾甚自愧。故夫馴道不純而愚民陷焉。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憐之。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遂除肉刑。
【注釋】①皇帝:指孝文帝劉恒。②諸呂:指呂后的一些親信。③僇(lù):侮辱,羞辱。
1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右丞相平徙為左丞相 徙:調職 B.詔逮獄徙系長安 系:關聯
C.有緩急非有益也 緩急:緊要關頭 D.今人有過 過:過失
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復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
A.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復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
B.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復/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
C.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復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
D.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復/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
13.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孝文帝將從前諸呂所侵占的齊、楚等國的故地,都歸還給了各國。
B.緹縈為父請求,希望能讓父親被收入官府為奴,有機會改正過錯。
C.孝文帝認為只需讓罪犯感到恥辱,就足夠讓所有吏民引以為戒了。
D.緹縈的孝心和膽識得到了孝文帝的憐憫,最終廢除了殘酷的肉刑。
14.請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或欲改行為善而道毋由也。
答
11.B(系:拘囚)(3分)
12.C(3分)
13.B (緹縈希望自己被收入官府做奴隸,贖父親的刑罪,使父親能有機會改過自新。)
14.共6分,“或”“行”“道”“毋”各1分,整體句意正確2分。
有的人(即使)他們想改正行為(品行、德行)、做好的事情,也都沒有辦法實現了(沒有一點辦法了或無路可走了)。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