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奢者,趙之田部吏也。
秦伐韓,軍于閼與。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不?”對曰:“道遠險狹,難救。”又召樂乘而問焉,樂乘對如廉頗言。又召問趙奢,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王乃令趙奢將,救之。
兵去邯鄲三十里,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秦軍軍武安西,秦軍鼓噪勒兵,武安屋瓦盡振。軍中候①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趙奢 立斬之。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復益增壘。秦間來入,趙奢善食而遣之,間以報秦將,秦將大喜曰:“夫去國三十里而軍不行,乃增壘,閼與非趙地也。”
趙奢既已遣秦間,乃卷甲而趨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里而軍。軍壘成,秦人聞之,悉甲而至。軍士許歷以軍事諫,趙奢曰:“內之。”許歷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趙奢曰:“請受令。”許歷曰:“請就鈇質之誅。”趙奢曰:“胥②后令邯鄲。”許歷復請諫,曰:“先據北山上者勝。后至者敗。”趙奢許諾,即發萬人趨之。秦兵后至,爭山不得上,趙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秦軍解而走,遂解閼與之圍而歸。
趙惠文王賜奢號為馬服君,以許歷為國尉。趙奢于是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注】①候:哨兵,偵察兵。 ②胥:等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秦軍鼓噪勒兵 勒:統率,率領
B、趙奢既已遣秦間 遣:派遣
C、趙奢曰:“內之” 內:通“納”
D、秦人不意趙師至此 意:料想到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①秦人聞之,悉甲而至 ②蚓無爪牙之利
B、①有以軍事諫者死 ②皆以美于徐公
C、①遂解閼與之圍而歸 ②蟹六跪而二螯
D、①譬之猶兩鼠斗于穴中 ②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趙奢率領軍隊離開國都三十里就不前進,只忙于增筑堡壘,軍中有人議論閼與將會被秦國吞并。
B、趙奢深知“兵貴神速”,在迷惑秦軍獲得成功后,就立即下令全軍卸去甲衣,快步前進,兩天一夜便趕到了前線。
C、由于取得了閼與一戰的勝利,趙奢深受趙王信任,從此,與廉頗、藺相如的地位相等。
D、趙奢軍紀嚴明,軍中有一個偵察兵建議火速援救武安,違反了趙奢發布的軍令,結果被趙奢處死。
10、把以下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⑴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里而軍。(3分)
⑵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3分)
參考答案
7.B 8.D 9.A(不是軍中有人議論,而是秦國將領)
10、把以下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⑴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里而軍。(3分)
(他/ 趙奢)派一批善射的弓箭手在距離閼與五十里的地方扎營。 (給分點:“去”,“軍”。一點一分,句意一分,共3分。)
⑵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3分)
秦人本沒想到趙軍會來到這里,現在他們趕來,士氣十分旺盛,將軍一定要集中更多兵力來等待他們。(4分。采分點:意、盛、厚)
參考譯文
趙奢是趙國田部的一個收稅的小官。
秦國攻打韓國,駐軍在閼與。趙王召集廉頗問計:“可以救援韓國嗎?”廉頗回答說:“路險綿長,很難救援。”趙王又召來樂乘問這件事怎么辦。樂乘的回答像廉頗的一樣。又召來趙奢問計,趙奢回答說:“這段路險阻綿長,(要去救援)就好比兩只老鼠在洞里爭斗,那將是驍勇者勝利。”于是任命趙奢為大將,救援韓國。
軍隊離開邯鄲三十里,趙奢就在軍中下令說:“有誰拿軍事上的事情來勸說的就處死。”秦軍駐扎武安西面,秦軍擊鼓吶喊訓練軍隊,武安的屋瓦全給吶喊聲震動了。軍中有個偵察人員說趕快救援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殺了。趙軍堅守營壘,停留了二十八天不僅不向前進發,反而加固了防守工事。秦軍的奸細偷偷進來,趙奢好好款待了他,并把他送走了,秦軍奸細回去報告了秦軍將領,秦軍將領非常高興說:“離開國都三十里卻駐軍不走,還增修營壘,閼與不是趙國的了。”
趙奢送走了秦軍的奸細后,就命令士兵卸下鐵甲快速前進,兩天一夜就到了,命令擅長射箭的軍士在距離閼與五十里的地方扎營。剛扎好營,秦軍聽說了,傾巢而來。軍士許歷用軍事的問題請示趙奢,趙奢說:“讓他進來。”許歷說:“秦軍想不到趙國軍隊來到這里,現在他們趕來,氣勢一定很盛,將軍您一定要集中更多的兵力來等待他們。不這樣,一定失敗。”趙奢說:“請讓我接受你的指教。”許歷說:“(如失敗)我情愿接受斧質的刑法。”趙奢說:“等回邯鄲以后的命令吧。”許歷又勸諫說:“先占領北山的軍隊將得勝,后來的一方將失敗。”趙奢答應了,立即派出一萬人占領北山,秦軍果然后來,與趙軍爭奪北山但攻不上去,趙奢領軍攻擊,大破秦軍。秦軍大敗而逃,于是解除了閼與之圍,勝利而歸。
趙惠文王賜給趙奢的封號是馬服君,并任許歷為國尉。趙奢于是與廉頗、藺相如地位相同。
關鍵詞:“趙奢者,趙之田部吏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