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國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各類經書典籍更是浩如煙海。文學方面的知識我們不敢輕易談論,今天就給大家講個關于對聯的小故事。
對聯大家都知道,有史記載最早的對聯出現在三國時期。最初的對聯都是寫一些吉祥話,掛在門上,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但是掛在廁所門口的對聯你見過嗎?
上個世紀初,清政府倒臺,山東一個小縣城的縣長順應時代潮流,要搞時代新風。這位縣長想了想,縣里也沒什么錢,大項目搞不起,就搞點小的。最后結合縣里的情況,縣長決定建公共廁所。
一通緊鑼密鼓的施工,共計5所廁所順利落成。縣長準備要搞個剪彩儀式,儀式要正式一點,廁所要“披紅掛彩”,還要貼上對聯,圖個喜慶。別的都好說,關鍵就是這對聯,要找個文化人來寫。
縣長把這事安排給了秘書,可把秘書給愁壞了。雖然縣府都是有文化的人,但這給廁所寫對聯,可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問誰都搖頭說來不了。好在這秘書有個好朋友,在中學當校長,當初是清華大學堂畢業的高材生,最后幫了大忙。
這郭秘書當晚提著好就好肉找到了這位鄭校長,酒過三巡,說明了來意。鄭校長聽了當時就愣住了,寫對子不叫個事情,可是給廁所寫對子,你老哥大小也是個校長,這傳出去不得讓人笑話死。
郭秘書好說歹說,終于把校長給說通了。郭秘書走了之后鄭校長也犯了難,給廁所寫對子不光是傳出去不好聽,這真要寫了還一時想不到寫什么。最后,鄭校長熬了一個通宵寫出來5副對聯。
第一,“從來日夜不閉戶,過往未見人拾遺”
第二,“進門須鞠躬,過路先捂鼻”
第三,“既來想得大解脫(大便),進站定有小便宜(小便)”
第四,“進來時個個緊張,出去后人人從容”
第五,“來人不蹲就站,去者非男即女”
最后這五副對聯交給縣長,縣長看了連連夸贊鄭校長有才華。
小編個人覺得屬這最后一副對聯最為精彩,上聯說的很對,上廁所確實就那兩個姿勢,下聯就有點隱喻了。那時候清政府已經倒臺,沒有了皇上,也就沒有了太監,那么上廁所的人也就非男即女了。大家能想到更妙的下聯嗎,一起來說說吧。
出個上聯:君子無陋室,請各位高手賜對!
關鍵詞:古詩詞